她带古琴走入音乐人心中的最高殿堂,活成了琴人最羡慕的样子
更新时间:2025-07-09 21:30 浏览量:2
维也纳金色大厅内,第一缕琴音从舞台中央泛起,台下那些金发碧眼的人忽然定住了。
《琴咏春秋》的旋律漫开,民族管弦乐的恢弘像铺开的卷轴,而古琴的声音是卷轴上最锋利的笔 —— 时而如松风穿谷,带着千年的清冽;时而似石上涌泉,撞出细碎的颤音。
没人想到,这样的声音,此刻能在多瑙河畔掀起这样的波澜。
乔珊,1962年出生于北京,16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琵琶,附中毕业后升入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学习古琴,师从于管平湖之嫡传弟子、古琴家王迪,1985年毕业。
乔珊的古琴演奏风格既雄健潇洒,又不失婉转含蓄。充分继承了“管派”古琴演奏中右手指力劲健清刚、出音沉厚,左手“吟”“揉”得法、“绰”“注”简练的特点。琴风古朴,节奏严谨,韵律方正。
管平湖先生以琴艺精湛闻名于世,得九疑派杨宗稷及武夷派、川派等名琴家之真传,并融会贯通、不断创新、自成一家,形成近代中国琴坛上有重要地位的“管派”。管平湖先生对古琴艺术研究极深,在发掘古谱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广陵散》《碣石调幽兰》《离骚》《大胡茄》《胡箭十八拍》《秋鸿》《欽乃》等许多著名古琴大曲,均由他率先发掘打谱,他通过艰苦的努力,使这些绝响已久的古琴曲得以恢复其艺术生命。
作为管平湖的再传弟子,乔珊努力探索研究管先生弹奏的大量琴曲,严格遵循古指法规则演奏及传承管先生打谱的琴曲。乔珊演奏的“管派”代表琴曲包括:《离骚》《流水》《广陵散》《钦乃》《平沙落雁》《胡十八拍》《乌夜啼》等。
乔珊在古琴演奏及琴歌艺术领域不断探索,积极与作曲家共同创作新作品,将古琴与民族管弦乐团、交响乐团、西洋乐器相结合搬上大型舞台。例如:古琴与钢琴协奏曲《太极》;古琴与交响乐队协奏作品《离骚》《普庵咒》《流水》《空山忆故人》。其中,古琴与民族管弦乐队交响诗《琴咏春秋》曾受邀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成功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