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音乐厅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第八届聂耳音乐周丨沪滇青少年携手跨越千里的文化约定:“音乐信使”温情启程

更新时间:2025-07-10 23:15  浏览量:2

7月2日起,一场场承载着文化传承与交流使命的“音乐信使”明信片活动在昆明与上海温情开启。作为第八届聂耳音乐周昆明分会场与上海联动的开篇之作,来自昆明长春小学和上海多所中小学的青少年们,化身为聂耳精神与爱国情怀的传递使者,用手中的画笔和真挚的文字,在小小的明信片上勾勒出跨越千里的深厚情谊。

课堂里的爱国传承:聆听聂耳的时代足音

活动当天,昆明长春小学的教室里气氛热烈而庄重。在美术与音乐课堂上,老师借助详实的历史资料,将聂耳先生的生平,尤其是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那段激昂岁月,生动地讲述给孩子们。讲到聂耳为了创作四处收集素材、深入了解民众疾苦时,台下的孩子们聚精会神,眼中满是对先辈的敬佩。

期间,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昆明长春小学的何思妤同学眼里闪着光,语气里满是激动:“原来聂耳先生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里,心里始终装着用音乐唤醒国人的信念,这也太让人敬佩了!” 旁边一位同学也深有感触地接话:“今天又听了聂耳先生的故事,更加让我懂得国歌里藏着的不只是旋律,更是那么多滚烫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

笔尖流淌的赤子之心:明信片上的创意绽放

明信片创作环节正式开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与彩纸。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女孩,在明信片上写着 “过去和现在,我们都记得您”。她举着作品给同桌看,眼睛亮晶晶的:“这样聂耳先生就知道,他的学校一直好好的。”不远处,一个男孩正咬着笔头琢磨,忽然眼睛一亮,在信纸上画了个大大的音符,旁边写道:“聂耳先生,您写的歌我们天天唱,您听着是不是很响亮?”

一个扎着红领巾的男孩,正专注地用黑色马克笔勾勒聂耳先生的轮廓,每一笔都格外用力,仿佛要把这份敬意刻进画里。他边画边说:“我要把聂耳先生认真创作的样子画下来,让更多人记住他。”教室里,画笔在纸上舞动的声音、孩子们小声的讨论声,交织成一片充满敬意与憧憬的交响,各种创意不断涌现,每一笔、每一刀都承载着孩子们对聂耳先生深深的怀念与敬意。

笔尖流淌的沪滇情谊:上海学子的纸笔祝福

在上海的校园里,同学们同样热情高涨。有的绘制了聂耳音乐广场上人们唱国歌的热闹场景,有的写下对国歌精神的独特感悟,有的写下对云南小朋友的祝福。上海的陈雨曦同学说:“我画的是我自己在唱国歌的画面,国歌能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也希望云南的小朋友学业努力。”

来自徐汇区园南小学的郭紫妍女生正给明信片边缘描花边,满是雀跃的说到:“云南小朋友画的聂耳先生母校一定很美吧?我们老师说,当年聂耳先生在上海写下《义勇军进行曲》时,心里装着全中国的孩子。现在我们用明信片传递想念,就像把国歌里的力量折成了小纸船,漂到你们那里去。”还有小朋友在明信片写到:“云南的小伙伴,国歌让我们团结,就像沪滇两地的玉兰和山茶,虽然开在不同的地方,却都朝着同一个太阳。等你们来上海,我们一起去聂耳音乐广场唱歌呀!”

阳光透过玻璃窗,把明信片上的字迹晒得暖暖的,那些经孩子们用心制作的明信片,除了对国歌精神的感悟,更装满了跨越千里的惦念 —— 就像当年聂耳先生笔下的旋律,总能穿透时空,把一颗颗年轻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未来之树的绚丽构想:从明信片到“花乐交响”

据悉,这些饱含孩子们心意的明信片,将在7月17日聂耳音乐周开幕式上组合成一棵象征希望与传承的“花乐交响”,这棵由明信片组成的未来之树,将成为沪滇两地青少年沟通的桥梁,向世人展示新时代青少年对聂耳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值得一提的是,聂耳音乐周开幕式现场还设置了创作点。无论是参与开幕式的青少年,还是现场观众,都有机会拿起画笔,加入明信片创作。在这里,大家可以继续分享对聂耳精神的理解,让爱国精神在互动中代代相传,不断延续。

此次“音乐信使”明信片活动,以创新的方式让聂耳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国歌所承载的爱国精神,通过孩子们的作品与交流,传播得更远、更广,为云南文化强省建设注入了鲜活的青春力量 。

以下展示部分明信片:

场馆介绍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号
1路、4路、52路、22路、10路或地铁西单站下车
北京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