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三刷,夏季音乐节学生节日乐团吸引青少年不断返场
更新时间:2025-07-13 07:05 浏览量:2
十年来,一支乐团吸引孩子们二刷、三刷,不断返场,它就是夏季音乐节学生节日乐团。
这支由上海交响乐团护航的学生乐团,一期一会,每年公开招募,十年来点燃了700多名青少年的音乐梦。
7月12日,在指挥家张橹的执棒下,73名团员献上"十周年专场音乐会",在中西合璧的曲目中发出响亮的青春之声。
孙尽之来自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两次都考上长笛首席。"今年回来重温快乐时光。"长笛首席有solo重任,孙尽之有不少展现自我的高光时刻。连续两年的参与,让他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挑战了更有难度的曲目。
瞿子轩是上海诺美中学的学霸,第三次参团,成长为大提琴副首席。“这支乐团的含金量很高。”瞿子轩十分珍视在乐团中培养的协作能力,这位15岁的瘦弱少年跳了一级,计划申请英美大学,攻读生物,“但我不会放弃音乐。”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连职业乐团都视为挑战,学生节日乐团勇敢向前,拿下了第四乐章。
"大部分孩子有过乐团经验,很敏锐,老师一点就通。"项目负责人刘丽洁观察。指挥张橹也为孩子们"五六天时间改头换面"的进步速度感到惊讶。
乐团坚持"位置不固定,动态调整",对学生既是技艺的考验,也是心理的磨练。"这种竞争很残酷,但是必要的锻炼。"刘丽洁解释。
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二刷、三刷,不断返场。孙尽之是其中之一。短短一年,他长了20公分,性格也有了很大变化,去年很调皮,今年很安静,变化之大让老师惊讶。
从11岁到16岁,许颢瀚连续三次入团,从长笛爱好者变成声部首席。今年,许颢瀚的妈妈还不住给老师打电话,问能否将年龄限制放宽到18岁,让孩子继续参加。
“交响乐是合作的艺术,大家轮流做主角。”他比喻,每个乐手都像一颗螺丝钉,螺丝钉的位置对不对,决定了发出来的音乐漂不漂亮,“歪了就不好听了,音乐颜色就不对了。不要小看螺丝钉。”
“艺术很吃天赋,还要一点运气,要到一定环境里锻炼,才能开花结果、长成大树。”他认为,学生乐团能点燃音乐的种子,而夏季音乐节学生节日乐团的软硬条件堪称“顶配”。
乐团每年都会重新组队、重新出发、坚持免费,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内外学子的目光。家长们纷纷“侧面打听”,怎么才能加入。每年结束时,幕后工作人员都会被家长们的感谢淹没。
“很有成就感,但也很不舍。每一年都是一次重新开始的‘养成记’。”刘丽洁常常忍不住落泪。这种循环不息的音乐传承,正是上海这座音乐之城最动人的风景。
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希望,孩子们永远保持对音乐最本真的热爱,用音乐搭建理解的桥梁、用艺术之光驱散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