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之约话文明·遇鉴音乐之城”国际文化沙龙在哈举行
更新时间:2025-07-14 06:31 浏览量:2
伴着悠扬的乐曲,13日,作为第二届兰花奖“走读中国”参访活动的重要内容,“兰之约话文明·遇鉴音乐之城”国际文化沙龙在哈尔滨开启对话。来自英国、巴基斯坦、德国等国的文化学者、音乐家等与中国嘉宾齐聚,展开了一场跨越文明的对话,大家愿做全球文明倡议的践行者,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愿与“尔滨”携手,积极打造文明交流互鉴示范地,为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活动由中国外文局、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兰花奖秘书处联合主办。现场,兰花奖获奖嘉宾、国际评委及文化领域专家学者等对话交流、分享见解。与会嘉宾表示,非常荣幸通过参访活动来观察中国、认识哈尔滨。大家对这里的清凉惬意、文明整洁、曼妙旋律和诗意浪漫印象深刻。“在世界各地有两万多种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被誉为‘君子之花’。”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兰花奖秘书处秘书长陈实道出了这个国际性奖项的深刻寓意。她表示,兰花奖是中国外文局面向全球文化领域设立的国家级国际性奖项,表彰奖励全球范围内对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交流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和机构。正如兰花奖名称所寓意的,中国外文局希望将其打造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文化之奖、友好之奖、合作之奖。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冬梅认为,哈尔滨的城市特质与兰花精神非常契合。她表示,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美誉,其百年发展正是文明互鉴的生动写照。从中央大街的欧陆风情到中华巴洛克的建筑瑰宝,从“哈尔滨之夏”的音乐盛宴到冰雪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座城市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
现场,围绕城市未来发展话题,王冬梅提出三点倡议:以兰花奖为平台扩大文明对话“朋友圈”;以城市为窗口打造文明互鉴“示范地”;以民心相通为目标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根基。她特别建议哈尔滨结合音乐之城特色,开发“数字文化地图”,运用AI技术让世界民众更好的认识哈尔滨,“让哈尔滨成为展示文明多样性的‘活态博物馆’,让文化交往成为城市外交的新名片。”
据了解,兰花奖是中国外文局面向全球文化领域设立的国家级国际性奖项,表彰奖励全球范围内对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交流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和机构。兰花奖“走读中国”参访活动是兰花奖评选表彰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自首届兰花奖以来,已先后在北京、广东、甘肃、重庆、四川等地开展。本次哈尔滨站活动包括国际文化沙龙、实地参访等,邀请兰花奖获奖嘉宾、国际评委、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国际传播专家代表、中外媒体记者等共50余人参加。与会嘉宾围绕哈尔滨科技创新、冰雪经济、文旅融合、音乐艺术、民俗文化等方面进行实地参访体验,领略哈尔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亮点成就,感受“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城市文化魅力。
龙头新闻·生活报 记者:张立;摄影: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