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音乐厅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校史上的第一次 | 改革开放后“央音”聘请的第一位外国专家

更新时间:2025-07-15 05:33  浏览量:2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央音乐学院开始朝着更加开放、现代、多元的方向发展。

首次聘请,一波三折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高等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急需引进国外智力,以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1978年6月,教育部下发《关于申请参加国际会议、邀请外籍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来华讲学的通知》〔(78)教外字607号〕,对相关工作做出部署。其中指出:“邀请的外籍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便通过讲学、学术指导或者共同进行科研,使我及时了解、掌握国外科学技术研究的先进成果、动向、水平、政策措施及管理经验。”“重点高等学校可根据本单位教职员的推荐或通过其他途径,物色当前教学、科研急需的外籍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来校讲学。在物色到理想人选后,可向我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发出正式邀请。”①通知下发的当年,就有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位教授、专家应邀来华讲学(包括长期聘用和短期讲学)。②

作为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中央音乐学院也收到了该《通知》,并于1979年7月向当时的上级主管部门原文化部和外国专家局,提出聘请四名法国文艺专家(包括两名小提琴家、1名乐队指挥和1名大提琴家)来校讲学的申请。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暂不聘请”,“继续物色合适的人选”。③是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访问法国。这是中国总理首次访问法国,其间两国签署了“关于1980年至1981年文化交流计划”等文件。1980年3月1日,原文化部、外国专家局就《复聘法国四名文艺专家事》〔(80)外文一字第198号(80)外专张字第234号〕④发文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抄送中央音乐学院),文中指出:“同意聘请此四名文艺专家来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此事已联系一年,不需要再列入‘1980-1981年度文化交流计划’。其中小提琴家Jean Mouillere希望于3月29日至4月25日来华,可同意,请发给入境签证。”

对华友好,两度来校讲学

让•穆耶尔(Jean Mouillere)是当时法国年轻一代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长期活跃在世界舞台。他早年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1962年赴美国深造,学成归国后回母校任教。曾在德国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罗马尼亚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音乐比赛等国际音乐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曾获得法国唱片协会大奖(三次)、夏尔•科罗斯协会奖、金音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法国小提琴家让•穆耶尔

让•穆耶尔对中国人民非常友好。他在来华之前,就已阅读了许多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并着手进行教学的准备工作(主动打电报给学校,询问中国学生的学习程度、上课曲目、需要什么资料等事宜)。抵达北京(3月30日晚)的第二天,他不顾舟车劳顿,立即开始工作(上午与学生见面、排课表,下午正式上课)。

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期间,让•穆耶尔每周授课20个小时(每次上课都是一连上好几个小时,中间从不休息),一共教授、指导了十余名小提琴专业学生(包括上海音乐学院1名)和一组弦乐四重奏学生。此外,他还携手中央乐团交响乐队(现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举办两场交响音乐会(1980年4月16日、17日,指挥为中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与钢琴系教师杨峻合作演出两场独奏音乐会(4月19日、20日,其中第二场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

让•穆耶尔与中央乐团交响乐队联袂演出交响音乐会,指挥李德伦

让•穆耶尔与钢琴系教师杨峻合作演出独奏音乐会

除了教学和演出,他还多次与学校师生进行座谈,对中国小提琴专业学生的培养(包括人材的选拔、曲目的挑选、国际比赛选手的培养等诸多方面)、中国小提琴界如何与世界接轨、快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甚至连如何购买乐器、如何制造乐器配件等等许多细小的事情,他都为师生们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他很喜欢中国学生,表示愿意为其中的佼佼者争取赴法国学习的奖学金。临行前(4月21日离京),让•穆耶尔还给学校赠送了一批小提琴教材和乐谱。

让•穆耶尔与时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吴祖强进行交谈

回到法国后,让•穆耶尔仍然心系中央音乐学院,关心、支持中国小提琴教育事业。一年后的1981年4月,他再度携夫人及法国著名钢琴家(兼作曲和指挥)、巴黎音乐学院教授皮埃尔•桑刚(也译桑康,Pierre Sancan)先生一起,自费来我校讲学演出。在为期三周的时间里,让•穆耶尔为即将参加在法国举行的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小提琴比赛的马晓明(管弦系学生)、杨犀(附中学生)、李永春(上海音乐学院学生)3位同学进行辅导,并与管弦系教师王耀玲联袂举办小提琴、钢琴奏鸣曲音乐会(4月22日)。同时,他还与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分别举办音乐会。桑刚教授则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题开展讲学活动,并被学校授予荣誉教授称号。

让•穆耶尔与管弦系教师王耀玲合作举办小提琴、

钢琴奏鸣曲音乐会

年富力强,有真才实学

让•穆耶尔第一次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时,只有39岁,正值一个小提琴演奏家的黄金时期。作为法国第一流的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术精湛,音色优美,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他的演奏曲目,也是涉猎广泛、风格多样(包括巴赫、贝多芬、肖松、拉威尔、巴托克、弗朗克等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作曲家创作的小提琴乐曲),其中的多首作品,对于当时的中国小提琴专业师生来讲,尚属空白。另一方面,他的教学经验也非常丰富,既能准确地判断出学生演奏中的问题,又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正意见。而对于学生存在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他还专门编写讲稿进行讲解。他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有趣,与学生的互动良好,教学成效显著。

让•穆耶尔为一组弦乐四重奏学生上课

对于教学工作,让•穆耶尔不仅有热情、有干劲,而且真诚坦率,严谨务实。一开始,他主要是在乐曲处理、音乐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但通过几天的教学和观察,他认为中国学生虽然很有才华,也都很聪明、勤奋,但对于小提琴演奏中的一些基础的东西却注意得不够。于是他从自己带来的小提琴教材(原本准备送给学校)中挑选出卡尔•弗莱什的《音阶体系》和奥托卡·赛夫契克(又译舍夫契克)的《弓法变奏练习》(作品第三号),作为授课的主要教材和学生的每日基础练习。他从小提琴演奏的基本功教起,对学生进行严格细致的指导和训练。从身体的站姿到夹琴的方法,从左手的按弦、换把到右手的握弓、运弓,事无巨细,一丝不苟。

让•穆耶尔在为学生上课

他认为,小提琴演奏的基本功很重要,而加强基础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乐曲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注重技术训练的同时,他也十分强调对于音乐内容的深刻表达和作品风格的准确把握。在教学中,他会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个人经历和音乐风格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演奏的要领和精髓。为了使教学更加直观,他经常通过多种演奏方法的对比示范,让学生从比较中去鉴别哪种演奏能够更自然、更充分地展现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风格。这种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令学生们受益匪浅。

让•穆耶尔在为学生上课

如同一场久违的春雨,恰逢其时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央音乐学院,尚处于“文革”后的恢复与重建阶段,正在从封闭半封闭逐渐走向开放。法国音乐家让·穆耶尔的到来,就像是一场盼望已久的春雨应时而降,让渴望获得最新知识和演奏技术、与国际乐坛接轨的师生们,如同久旱逢甘霖,滴滴润心田。让•穆耶尔的教学和演出,获得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这也是第二年他能够再度来访的重要原因)。通过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他不仅让师生们开阔了学术视野,丰富了演奏曲目,直接而深入地了解到法-比小提琴学派的特点,而且也在演奏上有了长足进步。

让•穆耶尔与学校领导和管弦系师生合影留念

以让·穆耶尔来校讲学为开端,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又相继聘请了英国作曲家葛尔、法国著名大提琴家保尔·托特里、英籍华裔钢琴家傅聪、美国小提琴教育家多萝西·荻雷、法国小提琴家杰拉尔•布莱、英国单簧管演奏家约翰·丹曼、瑞士籍华裔指挥家陈亮声等一批外国专家来校开展讲学、演出等活动。他们的到来,为中央音乐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国际化程度的显著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后续开展的更为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来校讲学的部分外国专家

虽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让•穆耶尔可能没有那么知名,外国音乐家来校讲学、举办大师班也已是寻常之事,但在45年前,让•穆耶尔的到来还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央音乐学院正式聘请的第一位外国专家,也是学校成立后正式聘请的第一位西方音乐专家。而作为“第一次”,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事件本身,更在于其所开启的无限可能。这一重要的转折点,值得后人回望,也应该被载入史册。

注:

①中央音乐学院档案1979-外字52。

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第521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③《关于暂不聘法国四名艺术家来华事》〔(79)文外文字第609号〕,中央音乐学院档案1979-外字52。

④中央音乐学院档案1980-外字52。

主要参考文献:

①赵惟俭:《友好的使者 辛勤的园丁——记法国小提琴专家让·穆耶尔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讲学》,《人民音乐》,1980年第9期。

②《让•穆耶尔是位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中央音乐学院《音院简报》,(80)第5期,1980年4月14日,中央音乐学院档案1980-领字5。

文章及图片版权归中央音乐学院档案馆(校史馆)所有。

供稿:档案馆(校史馆)

文:宋学军

校对:李梅

设计:刘芯雅

近期发布

教育部官网刊发“中央音乐学院大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文

让历史照进现实 中意青年共奏丝路乐章:第十届“中国音乐文化”国际研修学院圆满收官

场馆介绍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号
1路、4路、52路、22路、10路或地铁西单站下车
北京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