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现场领证结婚?最后都得离 ”
更新时间:2025-07-16 00:51 浏览量:2
我是个音乐节常客。
音乐节现场表白,乃至于求婚,都是个很正常的事情。
有那么几支乐队几首歌,是重灾区。
比如,逃跑计划的《结婚》和《海鸥》,声音玩具的《没有人比我们能够更为接近对方》,脆莓乐队的《相爱》,还有回春丹棱镜夏日入侵企画黑屋等等等等一系列主打浪漫的乐队。
每次我正听着呢,就看见旁边突然拉开圈儿了。
然后就看见男女主,像变魔术一样不知道从哪儿掏出来鲜花和头纱,开始表白,周围的人群送上祝福。
第一次见,哇哦,好浪漫,祝福祝福。
第二次见,哇哦,祝福。
第三次见,祝福。
第四次见,你们有点吵到我了。
浪漫演绎了一千遍,就成了司空见惯。
我以前甚至会觉得,浪漫倒是浪漫了,会不会显得不那么严肃。
毕竟音乐节嘛,大家都在荷尔蒙上头,这个时候求爱成功率倒是不低,况且一起来音乐节的男男女女,谈上恋爱再正常不过。
但你回去冷静两天,说不定就后悔了呢。
尤其是求婚这种事,社会主流还是把结婚当成个庄重的大事来看的。
万万没想到,现在音乐节现场,可以结婚了。
对没错,就是那种领结婚证、受法律保护、正儿八经的结婚。
???
说好的婚姻制度的庄严与神圣呢?
这把属于是激进派觉得保守派太激进了。
阳谋之所以是阳谋,就在于哪怕你知道对方为什么这么做,你也躲不开。
就像音乐节设结婚登记点这种。
来看音乐节的都是什么人,喜欢音乐、喜欢氛围感,容易上头。
尤其是一些偏摇滚类的音乐节,现场氛围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武则天守寡——失去李治。
比如台上唱“教堂里举行着婚礼,我路过感到甜蜜”;
再比如唱“直到在没有人能够,比我们更为接近对方”;
再比如台上唱“相信有纯白,会越过山海,闯进你心怀,不辜负等待,勇敢的人,再没放开”;
……
来的人,肯定都是喜欢这样的音乐的,上头可太正常了。
此时此刻,耳边的音乐,身边的爱人,以及嘴边的嘴。
气氛都哄到这儿了,不亲个嘴儿说不过去吧。
那既然嘴都亲了,不结个婚说不过去吧。
诶,刚好,旁边有结婚登记点。
拿着新鲜出炉的结婚证,照着舞台来张合影,全场的人都在为你们欢呼,那一刻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就问你上头不上头?
结婚,或者说领结婚证这个行为本身,就不是什么难事。
真正办过事儿的人都知道,走流程,是这个事情办成的整个过程中,最不重要的一环。
结婚率低,是以为结婚证贵吗,难领吗?
当然不是。
是因为想太多,顾虑太多。
一提到结婚,想的就是两个家庭之间的鸡毛蒜皮,过年去谁家过,媳妇和婆婆不对付怎么办,买房子买车子生孩子,孩子谁带,奶粉钱有没有……
以前走一步看一步的时候,大家就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石头都是明晃晃的,大家都看得真真儿的。
很多人就会想着,我先怎么把石头给搬走,再过河。
想啊想,想啊想,想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结婚也就越来越晚,越来越难。
我这一两年干这个相亲博主,接触的全是这样的选手。
他们谈个对象,想的很多,顾虑这顾虑那,这不行那不行,结婚难如登天。
但另一波人,不是啊。
所以上头换了个思路,既然你们都对婚姻这么慎重,行,那我就找一些不那么慎重的人。
就是那帮看摇滚、看音乐节的朋友,主打的就是一个快乐。
音乐节现场,就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刻。
在人最快乐的时候,让他干什么,都适合事半功倍的。
该说不说,背后必有妖人指点。
感觉面对溃不成军的结婚率,有关部门是这个画风。
一个不开灯的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每个人都沉默不语,氛围压抑到了极点。
终于,有个年轻人打破了死寂,把烟一掐,恶狠狠地说:
“不管了,我就不信这样还不行!”
旁边的同事欲言又止,唯唯诺诺吞吞吐吐:“咱们是不是……再商量商量?这样会不会太……”
最终,隐藏于暗处的椅子转了过来,沉默了几秒,长舒了一口气,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
“事已至此,先结婚吧。”
于是就有了音乐节现场的婚姻登记点。
但那帮去音乐节的朋友,过得什么样的生活,我太清楚了。
他们只会畅游这人世间,然后让那些知一说十的臭**都滚蛋。
凌晨三点还在巨富长的酒吧门口喝酒扯犊子,你指望这样一帮人结婚生孩子,给这个社会充当基石?
别逗了。
他们不结婚,是因为结婚证,太难领了吗?
根本问题不解决,领个证,又有什么用呢?
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