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遇同声 音创未来——第十七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音乐交流季活动纪实
更新时间:2025-07-16 17:20 浏览量:2
7月10日晚,在“华灿之夜”海峡两岸艺术交流音乐会上,当台湾Angelisa合唱团带来两岸熟知的经典歌曲《城里的月光》时,台下来自海峡两岸的数百名观众不约而同地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个难忘瞬间。
这是第十七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音乐交流季的动人瞬间之一。这场持续4天的音乐盛宴,让音符化作两岸同胞“双向奔赴”的信使,在这个盛夏奏响两岸融合的篇章。
共鸣奏响融合序曲
7月10日,以“鹭遇同声音创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七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音乐交流季在福建厦门举行。来自两岸的音乐团队、青年代表及业界专家约200人齐聚一堂,通过主旨论坛、行业对话、音乐会、音乐市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音乐为纽带,共叙情谊、共话未来。
7月10日上午,交流季开幕式在厦门集美举行。“促进祖国完全统一是民革的重点工作,也是民革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重要职责。”民革福建省委会主委夏先鹏在致辞中回顾,民革福建省委会近年在两岸农业、青年发展领域持续深耕,举办两岸乡村农田水利建设交流会、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等活动,吸引众多台湾人士和团队来闽交流。他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两岸在音乐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两岸文化融合发展。
民革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与台湾知名音乐家杨慕的致辞,将开幕式推向高潮。两位分属海峡两岸不同领域的音乐家,分享了用音乐推动两岸交流的各异经历,却在“音乐没有界限”这一点上形成强烈共鸣。
“虽然当前两岸关系复杂多变,但音乐无远弗届,能穿透一切距离交流情感。”杨慕的话语道出两岸音乐人的心声。
不久前在黄河壶口瀑布指挥两岸音乐家演奏《黄河回响》——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两岸音乐会的李心草,分享了最深切的感受:“音乐是现场的艺术,也是最易让心灵直接沟通的形式。”李心草表示,自己将结合本职工作推动更多两岸音乐交流,也期待本次交流季能为两岸音乐人打造交流、学习的平台。
创新碰撞音乐火花
7月10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对话正在上演。海峡两岸音乐交流季圆桌讨论以“传统与现代的共鸣”为主题,通过沉浸式体验、专家互动等形式,为两岸音乐人搭建起深度交流的平台。
“云带来阿母寄的批/阿母的批拢是那几句话/穿有烧?呷饱未?/爱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批”在福建闽南等地方言中有“信”的含义,这首《阿母寄的批》是一首两岸熟知的经典闽南语歌曲,饱含着阿母对游子的思念与游子的乡愁。
“这不仅是游子的情怀,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台湾音乐学者邀请来自金门的合唱团队现场重新演绎,熟悉的旋律与真挚的情感让观众沉醉。台下一名年轻的大陆观众感慨:“台湾社会对‘尊老爱幼’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值得我们学习,这是音乐交流之外的深刻收获。”
“欢锣喜鼓咚得隆咚锵……”熟悉的旋律突然响起,台湾阿卡贝拉团队用人声模拟锣鼓、钹、铙,将王梦麟的经典民歌《庙会》演绎得活灵活现,引得在场观众连连惊叹。更精彩的是互动环节,简单教学后,一首跨越海峡的阿卡贝拉版《庙会》在众人合唱中诞生。
“音乐交流不应该只在舞台上。”活动主持人总结道,“今天我们用游戏打破隔阂,用互动建立理解,这才是两岸音乐人最珍贵的收获。”这场持续三个多小时的深度对话,不仅展示了两岸音乐合作的最新成果,更让参与者体会到:当传统遇见创新,当专业遇见大众,音乐才能真正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
华灿探索融合新篇
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一直是民革的特色和工作重点。民革厦门市委会作为音乐交流季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将民革近年来创新举办的华灿系列活动引入其中,作为民革中央“华灿”品牌系列活动,“华灿之夜”音乐会将本次交流季推向了高潮。两岸青年音乐人和团体共同演绎经典歌曲,展现中华音乐文化灿若星河的魅力。
来自台湾的筝乐团在正式演出前,为观众们送上小小“彩蛋”——用古筝演奏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题曲。“这部剧不仅在大陆家喻户晓,在台湾也有大批忠实观众。”主持人的介绍,让悠扬琴声中交融的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台湾与大陆元素,更显意味深长。
“音乐语言是心灵的共鸣、情感的流动,诗歌吟唱更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传承。”作为系列活动音乐总监及总制作人的杨慕,望着台上演出不时挥手致意,“音乐没有地域和时间界限,需要不断交流、切磋、打磨,期待未来共谱乐曲、共赏佳音,共写两岸音乐融合的美好未来。”
台湾苗栗创作歌手吴胤呈的音乐故事,诠释了演出的深层意义。他带着原创作品《你不懂》登上“华灿之夜”舞台,这首歌的MV摄于上海,灵感源自前年参加的两岸电竞交流活动。“活动主题是电竞,但音乐让我们找到共同语言。”这次的交流活动,让吴胤呈对大陆音乐市场充满更多期待:“我知道大陆每年有上千场音乐节,很多都有台湾歌手参与,这片广阔市场是每一位音乐人的向往。”他坦言,希望未来能在大陆举办小型音乐会,尝试书店分享会等新颖形式,探索更广阔的音乐天地。
除主旨论坛、行业研讨会、“华灿之夜”音乐晚会等活动外,交流季还在厦门集美区、湖里区举办校园民谣经典音乐会、音乐市集、训练营等活动。“民革厦门市委会将持续充分用好‘华灿’这一品牌,与有关单位携手开展融合创意大赛、交流论坛、文化展览等一系列活动,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作出新贡献。”民革厦门市委会主委程明说。
海峡论坛的舞台虽已落幕,但音乐搭建的心桥永远畅通。当台湾的闽南语歌谣与大陆的民歌在街头巷尾共鸣,当青年音乐人延续着创作对话,音符早已超越交流季的时间框架,成为两岸文化中永不褪色的共同旋律。(李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