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音乐厅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明星扎堆卖音乐课,汪峰跟风推出299的线上课!销量却一言难尽

更新时间:2025-07-20 19:56  浏览量:4

最近,娱乐圈的“知识变现”风潮愈演愈烈,从唱歌跳舞到健身养生,明星们纷纷化身“老师”,在线卖起课程。

而汪峰的加入,更是将这股风潮推向高潮——他推出了售价299元的线上声乐课程。

但奇怪的是,课程上线后,虽有热搜加持,实际销量却“一言难尽”,社交媒体上甚至出现了“汪峰卖课翻车”“买课像买情怀”等热议话题。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明星都开始卖课?

为什么汪峰的课程在声量上拉满,但转化率却迟迟上不去?

是明星光环失灵,还是消费者变了?

明星卖课,说到底,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变现”。

他们早已不是单纯靠作品吃饭的艺人,而是深谙流量经济的“内容创业者”。

但问题在于,卖课不是发微博、不是拍广告,它本质是一门“知识付费”生意,需要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而不是为明星买单。

汪峰团队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课程宣传中反复强调“干货教学”“系统训练”,试图将自己从“摇滚歌手”转型为“专业声乐导师”。

但这种人设的切换并不容易,尤其在用户越来越理性、内容越来越透明的当下。

明星卖课的底层逻辑其实是:用流量撬动关注,用专业赢得信任,最终实现变现

然而,一旦“专业”二字站不住脚,那“明星卖课”就变成了“明星卖情怀”,这正是汪峰课程销量遇冷的核心原因。

汪峰的课程并非个例。

近期,吴彦祖推出的“英语口语训练营”也引发争议。

不少用户反馈“课程内容太基础”“像是录了一段英语自我介绍视频”,而杨澜的“职场沟通课”也被吐槽“全是鸡汤,没有实操性”。

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问题:明星光环掩盖不了内容缺陷

当用户花了几百块买课,结果发现所谓的“系统教学”不过是明星讲几个故事、录几段语音,那种“被割韭菜”的感觉就会迅速发酵,最终演变成“买课=为情怀付费”的恶性循环。

更尴尬的是,一些明星课程为了降低成本,打着“AI陪练”“智能测评”的旗号,实际上不过是录音对话、自动评分系统,甚至连基本的互动反馈都没有。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正在透支用户的信任。

平台是明星卖课的放大器,也是制约课程销量的关键因素。

以抖音为例,7月18日一场直播中,汪峰的课程卖出142套,看似成绩不错,但对比其千万级粉丝体量,这个数字并不亮眼。

更关键的是,汪峰课程在店铺的总销量长期停滞,说明平台算法并未持续为其导流。

当前,抖音的教培赛道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从职场技能到家庭教育,从健身塑形到艺术修养,平台上的课程种类繁多、竞争激烈。

对于明星课程来说,不仅要和专业机构PK内容质量,还要和平台机制博弈曝光机会。

汪峰的课程由“未来音乐学院”出品,这个机构虽有一定专业背景,但在用户认知中仍缺乏权威性。

而平台算法更倾向于推荐“转化率高、完课率高”的内容,一旦课程口碑下滑,算法便会自动降权,形成“曝光少→销量低→口碑差→更难曝光”的恶性循环。

明星卖课,曾经是“流量变现”的新路径,如今却成了“口碑翻车”的重灾区。

当用户越来越理性、平台越来越机制化、内容越来越专业化,明星仅靠“我是谁”已经无法支撑“我能教什么”。

汪峰的课程销量“一言难尽”,背后反映的是整个明星教培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明星可以是老师,但前提是:你得真能教东西。

否则,再贵的课,也不过是一场“为情怀买单”的消费游戏。

未来,明星卖课的路还能走多远?

答案或许藏在下一个爆款课程里,也藏在用户按下“退款”按钮的那一刻。

场馆介绍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号
1路、4路、52路、22路、10路或地铁西单站下车
北京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