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中职后进生逆袭考入四川音乐学院
更新时间:2025-07-21 02:22 浏览量:2
中职后进生逆袭考入四川音乐学院——一所学校的育人温度与蜕变奇迹
2025年,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到30人,持续保持眉山市同类学校前列。其中,22级计算机3班共有8名学生考上本科,不仅有学生苏宇杰从入学时未考上普高和职普融通班的失意、第一次月考全班59名中位列44名的落后,逆袭叩响四川音乐学院大门,还有其他考上本科及不少学生也都实现了学业上的跨越。这背后是学校为该班量身打造的培养模式、老师的倾心付出与家校携手的温暖力量。
环境育人:以校风浸润心灵,用学风点亮希望
学校始终将环境育人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厚植优良校风学风,为学生打造滋养心灵的成长土壤。“不唯起点重成长,不看基础看潜力”的理念渗透在校园的每一处,22级计算机3班更是如此:教室的“进步之星”展示栏里,包括后进生在内的许多学生名字总会被红笔圈注,以此肯定每一点突破;每晚7点的“成长分享”环节,班里曾经的落后生常常站上讲台,讲述自己从迷茫到坚定的蜕变故事。这种充满尊重与期待的氛围,像无声的春雨,既洗涤着学生的心灵,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相信“成长不分先后,努力终有回报”。学校校园和教室布标传递着多元评价的导向。正是这样的氛围,让班主任始终关注着班里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动态,包括苏宇杰。这种导向引导老师发现学生潜力,让暂时落后的学生跳出成绩阴霾,找到成长方向。学校认识到:中职生在初中耽误了学习,并不代表中职阶段不能逆袭,因为他们的智商和情商并不差,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目标高一点也是能够实现的,所以学校始终把学生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制定学业生涯规划放在首位。多次召开专题大会、班主任会议,研究指导每个学生发展,冲刺本科的路径,22级计算机3班严格遵循这一原则。
学业规划:锚定方向共筑目标
学校高瞻远瞩,从学生高一入学起就积极鼓励树立考本科的目标,打破“中职生只能走技能就业路”的固有认知,研究中职对口高考政策,为学生铺设通往更高学府的道路。22级计算机3班班主任迅速响应学校这一理念,结合班里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意愿,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目标,像为苏宇杰共同锁定四川音乐学院这一本科目标一样,为其他学生也确定了合适的对口努力方向。学校将长远目标细化为阶段性任务,仔细分析文化课和专业课需达到的分数标准,一步步引导学生稳步前进。在高一便明确的目标,如灯塔般指引着班里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更有方向,在每一次小进步中积累信心,逐步弥补知识短板,这也为该班最终有8名学生考上本科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习环境:特殊关怀凝聚合力
学校各部门包括后勤为所有学生学习时间保障和健康锻炼、营养平衡等做了周到细致的安排。针对班里部分学生如苏宇杰因文化课薄弱而信心不足,甚至出现上课打瞌睡的懈怠状态,班主任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管理。像将苏宇杰安排在讲台边的“特殊位置”,这并非惩罚,而是充满关爱的监督。所有老师共同关注班里每一位学生,及时提醒、耐心辅导,为他们筑起专注学习的“防护墙”,助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家校共育:携手同行汇聚力量
家长会能够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学校和家长的互信,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苏宇杰家离学校较远,其父亲无论风雨每天按时接他放学。从进校起,他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仍能静心学习,这得益于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而这只是22级计算机3班家校共育的一个缩影。为了让全体学生家长都能清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班主任专门将任课教师、全体学生及其家长拉入群聊,每天在群里公布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进步情况,同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知识点,心理状态,学习状态提示家长做相关的督促重点。这种即时沟通的家校合作模式,让学生的进步看得见、摸得着,也让家长们能更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引导孩子,为班里包括苏宇杰在内的学生进步筑牢家庭后盾,这也是该班能有8名学生考上本科的重要助力。
师者匠心:用爱与责任托举梦想
面对班里学生如苏宇杰的文化课薄弱问题,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从未放弃。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查漏补缺、耐心讲解。“特殊位置”的设立体现班主任的智慧与责任,科任老师积极配合,课堂上对班里学生多一份关注、课后多一次答疑,让学生们感受到爱与期望,激励他们不断努力。
从学业滞后到实现各自的目标,如苏宇杰考入四川音乐学院,22级计算机3班8名学生考上本科的成绩,是学校育人成果的生动体现和缩影。这背后,是学校教学上因材施教的精准赋能、科学的育人体系、老师的无私奉献、家校共育的合力。共同彰显了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可能,恰当地引导、支撑与优质教学能让他们绽放精彩。
注:本文中出现的学生姓名以及使用的学生照片,均已取得学生监护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