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聂耳音乐周 | 90只云南传统风筝在福保村放飞
更新时间:2025-07-21 04:25 浏览量:2
7月20日下午,第八届聂耳音乐周系列活动——昆明非遗体验展示在福保村开展,90只云南非遗技艺的风筝与地面非遗市集打造出一场“天幕与人间”的立体美学空间,让市民们沉浸式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独特韵味。
滇池畔:90只“彩鸢”上演天空大秀
当日,福保村滇池畔的开阔草地成了焦点。云南风筝推广人章腾云带领他的团队严阵以待,这位云南省唯一的国家级风筝裁判、昆明市风筝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可是为这次活动下足了功夫。
随着一阵风来,一条红黄色长龙风筝率先冲向云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美得如梦如幻。
“哇!太震撼了!这么多风筝一起飞,就像给天空披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衣裳。大家仰着头,眼睛紧紧盯着天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章腾云一边熟练地操控着风筝线,一边向记者介绍:“云南风筝讲究‘以形载道’,我们的硬翅风筝可厉害了,能抗七级大风呢!放飞的时候还会发出‘嗡嗡’声,就像古琴在低吟。”他还透露,这次放飞的风筝骨架都是精选的滇中竹材,绘制图案更是巧妙融入了聂耳音乐周与音乐的元素,就算观众在300米高空,也能欣赏到非遗的细节之美。
非遗市集:传统技艺“圈粉”无数
这边天空中的风筝秀让人目不暇接,那边地面上的非遗市集同样热闹非凡,四位昆明市级非遗传承人带着他们的“绝活”现场展示,吸引了大批市民驻足。
非遗传拓张衡的摊位前,围满了好奇的市民。只见他手法娴熟地进行传拓体验,国歌的拓印作品引得大家纷纷动手尝试,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原来传拓这么有意思,能把文字和图案这么清晰地印下来。”一位市民一边拓印,一边兴奋地说道。
昆明市糖画非遗传承人程方远的摊位就像一个甜蜜的魔法世界。他以铜勺为笔、麦芽糖为墨,在石板上轻轻挥洒,不一会儿,一个个带有音乐元素的糖画图案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大家眼前。昆明市非遗传承人高玉文则专注地在牛皮上雕刻着大美云南的作品。一刀一划间,云南的山水风光、民族风情跃然“皮”上,栩栩如生。“这个雕刻太精细了,把云南的美都展现出来了。”一位市民仔细欣赏着作品,不禁赞叹道。昆明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邓璧玲的摊位更是别具一格。她将昆明美景和云南传统文化与掐丝珐琅完美融合,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让人爱不释手。
“这次活动可不一样,它突破了传统音乐周的舞台边界,让非遗从工作室走向了生活场景。”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而这次,通过风筝放飞和非遗市集的形式,让非遗真正走进了市民的生活,让大家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非遗的魅力。
全媒体记者:佟薇
编辑:汤维
审核:赵茜
二审:钟玲
终审:许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