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以弦为灯 照亮盲童音乐梦
更新时间:2025-07-22 00:05 浏览量:3
舞台聚光灯下,一个小女孩的手指在琵琶弦上灵巧翻飞,婉转悠扬的琵琶声流淌而出。台下,一位母亲悄悄擦拭眼角的泪珠——三年前那个蜷缩在她身后、连说话都带着颤音的盲童女儿,此刻正像一只破茧的蝶,用音符编织出属于自己的斑斓世界。
这场生命的蜕变,始于包头市少年宫音乐中心的一间教室。三年前,弓佳诺的母亲梅兰牵着女儿的小手,忐忑地站在琵琶教师张子涵面前:“我的女儿有严重的视力障碍,但听力特别灵敏,能和您学琵琶吗?”母亲的目光中交织着期待与忧虑,生怕会被拒绝。
年幼的弓佳诺紧紧依偎在母亲身后,张子涵蹲下来,将一把琵琶轻轻放在女孩怀中:“来,你摸摸看,这就是琵琶。”当指尖触碰到冰凉的琴身,弓佳诺突然绽开笑容,这把陌生的乐器,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考虑到弓佳诺的特殊情况,不适宜上小组课,只能一对一教学,而一对一的学费相对较高,为了不给这个本就拮据的家庭增加生活成本,张子涵决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免费辅导弓佳诺。“弓佳诺第一次触碰到琵琶时,手指在琴弦上摸索的样子让我特别心疼,也更加坚定了要教她的决心。”张子涵回忆道,“对普通孩子来说,学乐器可能由于兴趣爱好,但对弓佳诺而言,这或许能成为她认识世界的另一双眼睛。”
教学之路远比想象艰难。普通孩子可以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来学习指法,而弓佳诺只能依靠触觉和听觉。为了让她掌握正确的指法,张子涵不厌其烦地将她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拨弦、按弦的动作,让她感受力度和角度的变化;为了帮助她理解节奏,张子涵用充满节奏的语言描述音乐,把节拍转化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弓佳诺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张子涵总是耐心地鼓励她,用温暖的话语驱散她心中的阴霾;当她取得一点进步时,张子涵又毫不吝啬地给予赞美,让她感受到努力后的喜悦。
寒来暑往,琴房里的琵琶声从未间断。三年里,张子涵风雨无阻,从未缺席过任何一节课,她牺牲了无数休息日,精心为弓佳诺定制个性化教学计划,根据她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如今,这个曾经怯懦的小女孩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从对琵琶一无所知成长为能够流畅弹奏多首曲子的小演奏者。
“我不在乎付出多少时间,只希望能用音乐驱散她眼前的黑暗。每次看到她因为学会一个新指法而露出笑容,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张子涵说,“我相信,音乐不仅能让她掌握一技之长,更能让她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始终怀揣勇气与热爱。”
“在幼儿园,我还为小朋友们演奏了琵琶曲目,大家都说我很厉害,我特别骄傲。”弓佳诺高兴地说。
对于家长来说,张子涵不仅是孩子的音乐启蒙老师,更是她们全家的恩人。弓佳诺的母亲梅兰哽咽道:“在这三年里,我目睹了孩子在音乐的滋养下,性格变得更加阳光,也看到了张老师的无私付出和满满爱心。张老师给孩子的不仅是音乐,更是照亮人生的光芒。”
当最后一个音符在舞台上缓缓消散,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弓佳诺起身鞠躬时,张子涵在台下悄悄红了眼眶。这把琵琶不仅奏响了动人的旋律,更见证了一个生命破茧成蝶的奇迹。在这个用爱心浇灌的故事里,音乐超越了艺术的范畴,成为黑暗中永不熄灭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