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音乐厅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耳边评测 | 又小又老又牛逼,海贝音乐R3Pro II使用体验

更新时间:2025-07-23 01:00  浏览量:2

海贝音乐

R3Pro II

类型:便携播放器

“R3Pro II是这个系列七年来的又一次绽放。在多彩青春的时尚外衣下,Ultrasuede带来的品质触感、精心打磨的握持手感、稳定流畅的定制系统和音质推力的显著跃升,都让它不但能更好地满足入门级用户,更可以说服如我一般有极致便携需求的老用户。”

前言

最近广州天气越来越热,我出街时对随身播放器的核心诉求,也渐渐从绝对音质偏斜到小巧易携。而当我拿到海贝音乐新推出的R3Pro II时,内心不觉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2018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购买了该系列的初号机R3,并且用稚拙的文笔写下分享发在贴吧上。而上代R3Pro也曾作为通勤包的常客,陪我挤了不少的地铁。因为总是随身相伴,和圈外的朋友闲聊时我也经常提到这些身材袖珍的小东西,它们平易近人的价格也总能引来询问。不过毕竟是这么多年过去,这次的R3Pro II变化之大,不禁也让我觉得有点好奇和陌生。

客观部分

部分陌生感可能源于我手中这台R3Pro II的外观,此次海贝音乐在绿和橙两色的机背搭载了日本东丽Ultrasuede材质,使其设计语言与过往差异更加显著。我去年曾长期使用过海贝音乐的旗舰R8 II,那款机器后背的Alcantara材质温润舒适的手感让我非常受用。而在R3Pro II上,与Alcantara系出同源的Ultrasuede材质摸上去具有同样的细腻毛绒感,摩擦力较大。这种毛茸茸的后背让R8 II在机身较重的情况下也不易从手中滑落,而对于156g的R3Pro II来说,哪怕不佩戴随附的硅胶套,握持起来都稳稳当当。

除了提供Ultrasuede背板选项外,R3Pro II在设计上还有许多变化。因为内里配置的多项更新,它增厚到了21mm。如果和前代R3 Pro对比,新机视觉上几乎厚出一倍,从纤薄变得浑圆。第一次拿在手上的时候,我确实感觉这设计有点怪,就像是把一个R8 II身材的旗舰机对半切开一样。但是结合屏幕的悬浮曲面和机身四角的弧线,它依旧能被我稳稳地抓在手里。加上机身侧边的挂绳孔设计,这台机器的便携性依旧居于HiFi播放器前列。

R3Pro II机身功能键的布局我蛮喜欢。它把功能键都做到了两侧,不但用按键调音量,而且电源键和播放键各自独立方便盲操。在出街使用这种超便携播放器时,我总是把它随意放进挎包里和其他物件混装。较之容易被误触的电位器旋钮,我会更喜欢R3Pro II的音量键设计。

在曾经使用初代R3Pro时,我对它的屏幕和操作略有微词。一方面是分辨率低了一些,另一方面是在这个极小的屏幕尺寸上,它细密的列表式UI实在是难于准确点触。而这次R3Pro II搭载的屏幕素质和UI设计则都恰到好处:它不但将这块3.3寸屏幕的分辨率提升到了720×480,使颗粒感大幅降低。更是在这基于Linux打造的OS上针对小尺寸机器及单手操作体验进行了优化,二乘三的大磁贴UI配合左右滑动的逻辑十分直观易用,双击亮屏等功能的加入也让操作行云流水。

基本功能

海贝音乐的播放器在功能上一向是量大管饱的,R3Pro II也不例外。除了本机播放之外,它对USB DAC、AirPlay、DLNA等常见等无线功能都有支持,能够轻松桥接用户手机或电脑的庞大流媒体曲库。除此之外,它还提供了三种本机流媒体播放方式,分别是TIDAL、Qobuz和网络收音机,或许是因为前两者对Linux系统的支持比较完善吧。除了出街之外,我偶尔会用R3Pro II作为台式PC的蓝牙声卡,听听硬盘上的本地音乐。在这种使用场景下,它4000毫安大电池动辄20小时的续航让我鲜有焦虑,需要的时候随手就用,反正充电也很快。

在功能方面,我唯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要把电子书放在寸土寸金的主屏上,或许一边用mp3听歌一边看电子书曾是一个时代的浪漫,但是在2025年的今天,用三寸的设备看本地文件实用性确实有限。我希望在后续更新中可以将主屏布局变为可选,让用户能够自由设置高频功能入口。

声音表现

毕竟和前代隔了好些年,R3Pro II在音频硬件方面的提升是很显著的。它不但把DAC升级到了双CS43198这种市面热门芯片,更是在小机身里塞进了四颗OPA1622耳放芯片,配上两枚低相噪有源晶振,俨然是一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强横模样。CS43198的解码指标就不赘述了,哪怕我用各种高码率的本地文件把R3Pro II2T的扩展空间填满,也应该很难遇到它不能播放的音源。在我看来,这次R3Pro II几项硬件进步中感知最强的还是独立耳放模块带来的推力跃升。

从海贝音乐官方提供的参数来看,这台机器4.4mm平衡口的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480mW@32Ω,较之前代的280mW@32Ω近乎翻倍。如果单纯看数字的话,R3Pro II的推力和许多两千元价位的播放器相比也不落下风,这为它赋予了驱动更多耳机的能力。像我手头凯声X3S这类较为易推的塞子,在单端口下就能获得完整的声音表现;而即便是对推力有一定要求的耳塞如飞傲FA19,在接上4.4mm平衡口后,也能感受到声音更为扎实有力,声场也更为开阔规整。

声音风格上,R3 Pro II走的是一条清晰、强调素质的路线。它的声音密度良好,加之声底干净,解析力出色,所以能清晰地呈现音乐中的细节。除此之外,它的乐器的分离度做得也不错,即使在复杂的编曲中,各种乐器的定位和层次也能交代得比较清楚。在播放知名试音曲《Hotel California》时,前奏的吉他拨弦质感真实;当鼓点加入时,低频的鼓皮震动与吉他的位置层次分明,不会混作一团;人声出现后,主唱与和声的定位一前一后,空间感自然呈现。这种分离度让现场演奏回放井然有序,不会因信息过载而显得杂乱。在入门级前端上,这种风格当然是合适且讨巧的,对于刚从手机或电脑切换到播放器听歌的用户来说,这种客观真实,条理清晰的声音能让人感受到术业有专攻。

当然,这种调音也有一些取舍。R3Pro II的声音整体偏素一些,低频不多,人声也稍稍显薄,厚度和氛围感不算浓郁。对于爱好温暖厚润声音风格的用户来说,初听之下可能会觉得它少了点味道。特别是搭配一些本身也偏解析、偏冷声的耳塞时,这种感受可能更明显。因此在搭配上,我个人更倾向于选择一些声音有一定染色、中低频厚度和氛围感较好的塞子,以达到均衡听感的效果。从我最近的搭配情况来看,如果是主听流行人声的用户,可以考虑搭配中频饱满、略带暖意的动圈耳塞。比如上文提到过的X3S,它的中频密度极大,位置非常亲近,在演绎流行音乐时的表达直接而炽烈。在与R3Pro II搭配聆听流行歌曲时,就能够取得非常有感染力的协同表现。

毕竟R3系播放器的使用场景大多数是户外,在这种情况下流行歌曲自然是首选,在聆听上多些味道就多些乐趣。因此除却耳机搭配,我认为R3Pro II搭载的MSEB也是非常值得尝试的调音工具。MSEB不同于传统EQ,它通过10个维度(如总温度、人声、女毒等)进行微调,能更直观自然地优化听感,免于新手难懂的频段调整。对于R3Pro II这台风格偏中性的播放器来说,MSEB可以在其客观冷静的调音上加些佐料。结合个人喜好,我推荐适当提升总温度,同时将厚度和人声都向右调一些,如此就能以较低的尝试成本获得更加百搭的温润听感。

它适合谁

如果细究起来,R3Pro II这种超便携入门播放器和传统入门级播放器的目标用户群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在入门价位提供的低门槛之外,它们就好像手枪中的LCP或iPad的Mini款一样,因为极致浓缩的身材而具备独特的功能性。

在讲述超便携播放器带来的种种便利之前,总要先谈及这个细分品类与小尾巴的比较。在与海贝音乐自家的入门级小尾巴FC4屏幕版对比聆听时,R3Pro II的声音背景明显更黑,更安定,声音的动态与分离度也是强出不少。除了硬件性能高出一截之外,更纯净的供电和电路设计也是重要的原因。当然了,小尾巴也有其先天优势,毕竟与手机绑定的它们拥有庞大的流媒体库。若放眼千元价位,确实能发现一些实力派小尾巴:它们拥有与R3Pro II不相伯仲的推力,音质上也可圈可点。不过毕竟能量是守恒的,小尾巴这样的挂件性能越强,对于手机电量的消耗就越大。我个人还是偏爱独立设备那种专机专用,无需彼此依赖的便利性,这一点和我用相机拍照,用Kindle看书有相通之处。

如果你像我一样最终选择了超便携播放器的话,在如下场景里你便能体会到这R3Pro II这类机器的好处。在我通勤时,无论是拥挤的地铁公交,还是步行穿梭,轻巧的它配上一条舒适的有线耳塞,就能组成随身音乐的完整解决方案。不但电量无忧,更是可以轻松放入衬衫口袋。当我在工位坐定并开启USB DAC模式,它立刻变身为一台高素质的外置声卡。比起电脑直推,它能够提供更纯净的音质和更稳定的驱动力,同时体积极小不占地方。午休时把电脑盖上,拔掉USB线,R3Pro II又恢复为独立的播放器,戴上耳机就能享受片刻宁静。

在这些场景中我选择使用R3Pro II,不全是因为其音质,更多的是缘于其形态。哪怕拥有多台播放器,它也能精准切入那些需要极致轻便,又不愿在音质上过分妥协的场景。在我看来这便是这类超便携播放器最有魅力的地方。

总结

我觉得海贝音乐的R3系列是有几分较真和执拗的。七年来,它始终执着于在方寸间探索音质与便携的极致平衡。这份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坚持,对我这种便携党来说意味良多。

R3Pro II是这个系列七年来的又一次绽放。在多彩青春的时尚外衣下,Ultrasuede带来的品质触感、精心打磨的握持手感、稳定流畅的定制系统和音质推力的显著跃升,都让它不但能更好地满足入门级用户,更可以说服如我一般有极致便携需求的老用户。诚然受限于物理体积和定位,它在绝对音质与韵味上必然存在妥协,但这份妥协也是其极致便携定位下理性的取舍。它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又该服务于谁。

场馆介绍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号
1路、4路、52路、22路、10路或地铁西单站下车
北京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