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音乐厅第三届青少年打击乐艺术周首场大师课开讲
更新时间:2025-07-23 18:34 浏览量:1
7月22日,西安音乐厅第三届青少年打击乐艺术周正式开幕。这场汇集中国、丹麦打击乐专家的盛会,不仅带来专业技法的深度解析,更通过个性化教学与国际交流,为青少年搭建起通往打击乐世界的桥梁,展现出打击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与育人价值。
本次打击乐艺术周邀请了来自海内外的众多顶级专家,并为西安青少年分别准备了两场干货满满的大师课和曲风孑然迥异的音乐会。首场大师课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打击乐声部首席、部长刘恒老师主讲,从读谱基础到重奏配合,层层拆解演奏技巧。以《LIFT-OFF!》这首曲目为例,刘恒老师详解乐曲分析关键步骤,强调读谱不仅要保证节奏、音高正确,还需关注速度标记,其如同“音乐的语速”决定作品风格,了解作曲家背景也有助于把握作品内涵。
乐器选择与调试是演奏基础,作品需低、中、高音鼓对应三个声部,刘恒老师现场示范大鼓、咚咚鼓的运用,说明乐器音色要服务于音乐表达,调音环节对保证音色优美至关重要。
重奏配合是课程重点,刘恒老师与两位老师,通过互动实验验证“速度统一”与“预备拍默契”的关键作用,还邀请西安观众参与节奏训练,让大家感受“用眼睛看节奏、用耳朵听配合”的重要性。课程演绎《LIFT-OFF!》直升机点火段落,展现通过力度变化传递音乐叙事,强调合奏时要互相倾听、及时调整,即便首次合作也能借沟通达成默契。
作为艺术周参与者与见证者,刘恒老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分享了对打击乐教育的深刻见解。他认为,打击乐与钢琴侧重旋律和声不同,核心是通过敲击展现音色与节奏魅力,即便马林巴、木琴等键盘打击乐,本质也是以“击”为魂,用节奏串联情感。
谈及节奏感,刘恒表示:“节奏源于心跳与脉搏,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如同幼儿听见音乐会舞动。但将这份本能转化为精准音乐表达,需后天引导,而打击乐能像放大镜般,帮助孩子发现并强化自身节奏感。”针对不同年龄段学员,刘恒提出阶梯式教学方案:“1-3岁通过奥尔夫唱跳感知节奏;3-6岁用非洲鼓等易上手乐器建立兴趣;小学阶段引入小军鼓、马林巴,培养理性节奏思维;中学及以上进入专业重奏训练,释放自主创作潜能。”
回顾三届艺术周,刘恒从第一届“世界打击乐入门”,到第二届“乐器配合技巧”,再到本届“重奏排练进阶”,看到了西安的孩子们进步显著,它们从演奏简单旋律到高难度曲目,不仅在技术层面获得了提升,更对音乐的理解不断在深化。而且来自海外国际专家的加入,让孩子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拓宽视野。
最后刘恒寄语大家:“打击乐的魅力我觉得不仅仅是针对青少年,更是全人类喜欢的音乐方式,比如最早的打击乐器就是我们拍拍腿,拍拍石头发出的声音。青少年正处于一个最具青春活力的时期,打击乐是可以将这种青春向上的音乐元素表达得更精准。”
本次大师课点燃了更多西安青少年的音乐热情。未来,西安音乐厅将持续搭建高水平艺术交流平台,助力青少年在打击乐的世界里不断探索与成长。
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职茵 实习生 谢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