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9 为什么同样做音乐播放器,苹果大获成功,微软却不行?
更新时间:2025-07-24 15:27 浏览量:1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1269/1300 天
你好,我是陆不弃。
今天继续分享精读《史蒂夫·乔布斯传》的感悟。
乔布斯下达重重指令,只为实现“简化”的目标,而其中最具禅意的要求就是不设置开关按钮(这让他的同事们十分错愕)。但后来,苹果大部分产品都没有开关按钮。不设置开关键,是因为没有必要。
如果一段时间不被使用,苹果的产品就会进入休眠状态,触碰任意按钮,就可以把产品唤醒。因此,根本不需要专门设计一个开关,“咔嚓一声,关机、再见”。
2001年10月23日,乔布斯再次举办招牌式产品发布会,向全世界介绍iPod。…在发布会上,他先是描述了新产品的技术性能,到了揭晓其神秘面纱的时候,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走到桌子边,掀开桌上的天鹅绒布,而是说:“这个产品刚好就在我口袋里。”
他把手伸进牛仔裤口袋,拿出了一个闪闪发光的白色设备:“这个神奇的小装置可以容纳1000首歌,而且正好能被我轻松装进口袋。”他把iPod塞了回去,在掌声中从容地走下舞台。
我是到了皮克斯才逐渐意识到,科技领域和艺术领域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科技公司不理解艺术创意,无法欣赏直觉思维。…反过来说,音乐公司对科技也一无所知。…
我清楚地知道,要打造科技产品,需要直觉和创意;而要搞艺术创作,也需要专业性和纪律性。事实上,只有少数几个人真正明白这个道理。
乔布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Zune设计平庸、市场疲软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懂得了“动机”的重要性。Zune之所以如此失败,是因为微软的人并不像我们那样真正热爱音乐乃至艺术。
我们能赢,因为我们是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我们是在为自己设计iPod,为自己或最好的朋友或家人做事的时候,就不会敷衍塞责。如果不是真正地热爱,就不会多付出一分心力,不愿意多花一个周末加班,也不会拼尽全力挑战现状。
为什么在乔布斯时代,苹果的产品如此独具一格?
可以说,苹果的产品,是乔布斯品位及人格的一种延伸,是其外在的显现。
这是苹果产品独特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点,无法忽略。
那就是苹果的产品,一直以来都是融合科技与艺术,不是只讲究科技范,也没有只追求艺术范,是两者融合,深度的融合。
从产品理念到原型设计,再到交互逻辑及营销推广,苹果一众产品从来都是走在科技与人文交叉的道路上。
如果只走一条路,那可能会像平庸的产品一般,误入歧途且一条路走到黑,起初看似是平坦通途,后面会发现此路不通。
过于科技的产品,过于文艺的产品,都是剑走偏锋,都不会有太多的受众,也就不会获得市场的认同,市场也就不会用好的占有率、销售量来回应。
早期的时候,乔布斯可以说是一个文艺青年,他在里德学院辍学后,去旁听课程的时候,听的是字体设计,如何设计衬线字体,如何设置字体间距。
后来,他还追随禅宗修行,去印度生活,回来后在硅谷那里创业,这样的人文经历,为其科技与艺术交融的理念奠定了基础。
从苹果被逐出后,乔布斯在皮克斯的经历,看到皮克斯团队如何从零到一创造动画电影,于是慢慢意识到,科技领域和艺术领域存在巨大鸿沟,而如果能弥合这个鸿沟,打通两个领域,才是正确的方式。
在他看来,“要打造科技产品,需要直觉和创意;而要搞艺术创作,也需要专业性和技术性”。
当时只有少数几个人能明白这个道理,乔布斯恰好就是其中之一。
重返苹果后,他基于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理念,带领团队去创造了一款又一款划时代产品,呈现出了打通两个领域所蕴藏的创造力。
除此之外,动机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起心动念决定了产品能不能成。
音乐播放器品类上,苹果有iPod,微软有Zune。
尽管都是背靠大厂,有优秀团队参与其中,公司领头人高度重视,整合了内外部大量资源,可是这两款产品的差距却不是一般的大。
当时,iPod是一骑绝尘的存在,创造了足以标记苹果公司发展史的记录,改变了音乐播放器的产品格局,改变了无数人的听歌习惯,但Zune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它设计平庸、市场疲软。
时至今日,世人只知道iPod,而不知道微软Zune。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乔布斯洞见本质,一语道破,因为动机不一样。
苹果团队和微软团队做音乐播放器的动机不一样,起心动念不一样,结果自然不一样。
苹果团队的人,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音乐,想要做好一款播放器,为自己、家人及朋友做出一款好的播放器。
在设计上,在选材上,在交互上,他们不断孜孜以求,想尽办法探寻最好的解决方案,打造完美的产品。
于是,简约时尚、内存够大、交互友好、能将1000首歌装进口袋的iPod应运而生,成为现象级的产品。
而微软团队却没那么热爱,他们做Zune,只是因为有这个经营目标,只是为了盈利,只是为了竞争,为了完成KPI的应景之作,能交差就行了。
团队会绞尽脑汁的去深化设计吗?不会。
会特别在乎用户体验吗?不会。
会将对音乐的热爱注入产品之中吗?不会。
因为他们没有那么热爱。
正如乔布斯所说,“如果不是真正的热爱,就不会多付出一分心力,不愿意多花一个周末加班,也不会拼尽全力挑战现状”。
这样的团队做出来的产品,是一个合格的产品,但很不幸,它是平庸之作,更无法引领未来、跨越时代,淹没在科技产品大潮中是注定的结局。
对于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做事情,不管是常规的,还是创新的,是简单的,还是挑战的,都要郑重对待自己的动机,到底是为了什么去做这件事。
先想清楚为什么、为了谁,再去考虑这件事是什么、如何做。
动机不仅决定了方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结果。
如果动机不纯、不强,那么做出来的事情,拿出的方案,就不会好到哪里去,大概率是及格而已。
可是既然做了,为什么不做好呢?
为什么不做到自己的最好呢?
为什么不挑战现状,做出极致来呢?
不够热爱,不够极致,得到的结果只会是及格而已。
这无疑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心力,是一种让人遗憾的浪费,不仅如此,还浪费了成长的机会,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觉得呢?
好的,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