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网暴忧思录(五):重寻音乐的光明大道
更新时间:2025-07-25 19:28 浏览量:1
聂耳的小提琴在黑暗中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在延安窑洞谱写《黄河大合唱》——这些镌刻民族血脉的音符,正是人民音乐家以生命践行的艺术信仰。冼星海尊崇聂耳“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所没有的一种民众音乐”,更将音乐视为刺破黑暗的投枪:“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他们以赤子之心深入民间,谱曲前俯身倾听饲养员、炊事员的意见,因为“既然是为工人、农民写曲子,自然也要征求他们的意见”。艺术生命扎根于泥土,方能淬炼出永恒的精神丰碑。
反观当下乐坛乱象,令人扼腕。当歌手云朵尝试以《羌山回响》融合电子乐与羌笛、用《羌起羌羌起》传递民族文化基因时,却深陷版权纠纷与网暴漩涡,甚至演出受阻。某些音乐人趋奉流量如蝇逐臭,解构传统符号以收割粉丝,或为私利煽动攻击今天赞云朵明天骂云朵,或小市民境界写出几不像之歌,令真诚创作举步维艰。这与聂耳痛斥的“靡靡之音”何其相似!他曾疾呼:“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
重塑清朗乐坛,需三重觉醒:
价值回归:聂耳冼星海以音乐为号角,唤醒民众“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当代音乐人当以家国情怀取代流量博弈;
人民立场:冼星海将作品唱给炊事员、“小鬼”们听的艺术态度,应成为镜鉴。走出资本茧房,让劳动者之声重归旋律核心;
制度护航:建立反网暴法律屏障,如云朵起诉施暴者的行动,同时设立民族音乐扶持基金,为“羌笛穿越”等创新提供沃土。
中国音乐人必须明白:音乐不是割韭菜的镰刀,而是照亮灵魂的星火。当新一代音乐人重拾聂耳的小提琴、星海的指挥棒,云朵们才能乘着羌笛声飞越荆棘,唱响无愧于时代的“光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