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晨十年纠葛《年轮》终落幕,版权风波背后是音乐行业的“原唱困境”?
更新时间:2025-07-25 19:50 浏览量:1
【开篇:十年一曲,争议终至】2015年,《花千骨》的虐恋剧情让“白子画与花千骨”的宿命牵绊刻入观众记忆,而张碧晨的《年轮》更以撕心裂肺的高音成为OST界的现象级作品。十年后,当这首歌再次登上热搜,却因一场“原唱归属”的争议掀起轩然大波。7月25日,张碧晨工作室发布声明,宣布“与《年轮》暂别”,而汪苏泷方则收回歌曲商业演唱权,这场围绕“谁是原唱”的拉锯战,终于在十年后画上句号——但留下的,却是音乐行业版权归属的深刻拷问。【事件回顾:双原唱还是唯一?】更有网友调侃:“张碧晨的‘眼神放在对方三百年’,怎么就变成别人的东西了?”而《花千骨》老观众则陷入情怀漩涡:“十年前听哭的那首歌,如今却成了撕裂回忆的利刃。”【行业视角:版权归属的“灰色地带”】这场争议背后,是音乐行业长期存在的版权模糊问题。1. 原唱定义混乱:目前平台对“原唱”的标注标准不一(如QQ音乐曾仅标张碧晨,网易云则标双原唱),导致消费者认知偏差。2. 双版本项目的权益划分:若歌曲从立项即为双版本,是否默认“双原唱”?若一方先发版本用于影视,是否构成“优先权”?法律层面尚无明确界定。3. 流量驱动下的矛盾激化:争议爆发前,某博主一句“冷知识”让话题阅读破5亿,甚至催生“年轮商标”被抢注的戏剧性事件。音乐作品沦为流量工具,创作者与演唱者的权益博弈更显复杂。
【专家声音:如何破局?】音乐版权律师李明指出:“在合作项目中,应通过合同明确‘原唱’定义及后续授权规则。若未提前约定,易引发争议。参考周杰伦为他人创作歌曲的情况,通常以‘作曲者’身份署名,而非争夺演唱权,这种模式或可借鉴。”资深音乐制作人王枫则认为:“《年轮》的双版本本质是艺术表达的多样性,观众无需非此即彼。但平台和创作者需建立更透明的规则,避免‘误伤’。”告别争议,经典永存张碧晨工作室在声明中写道:“让音乐回到音乐。”汪苏泷方则称“《年轮》回家”。十年过去,《年轮》早已超越一首歌的意义,成为一代人青春的注脚。或许真正的“原唱”,不仅是录音带的首发者,更是那些在岁月里被旋律打动、为之落泪的普通人。
你怎么看《年轮》的原唱之争?A. 张碧晨是唯一原唱,女声版成就了《花千骨》的经典;B. 双原唱更合理,汪苏泷的创作同样不可忽视;C. 平台和行业应建立更清晰的版权规则,而非粉丝站队!#张碧晨告别年轮# #汪苏泷收回版权# #音乐版权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