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音乐亮证据回应《年轮》:邮件证实男女声版同存
更新时间:2025-07-25 23:23 浏览量:1
这两天,汪苏泷公司大象音乐的李总突然甩出一堆邮件记录,说当初《年轮》这歌就定了汪苏泷和张碧晨各唱一个版本。现在公司直接放话“歌回家了,只属于汪苏泷”,火药味十足。粉丝们更是一窝蜂要求平台下架张碧晨和翻唱歌手旺仔小乔的版本。
这事闹得沸沸扬扬,几个关键点值得琢磨:
1. 合同说了算,口水战没用 李总反复强调“得看合同,法律说了算”,这话在理。一首歌背后涉及写歌的、唱歌的、电视剧出品方好几拨人,权责要是没在合同里掰扯清楚,出问题是早晚的事。张碧晨是专业歌手,按理说版权意识不该这么弱。更让人意外的是那位翻唱歌手旺仔小乔,靠授权翻唱版本赚钱的操作,确实让大家看清了音乐版权里那些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带——翻唱到底能赚哪些钱?边界在哪?法律真该给个明确说法了。
2. 好歌是大家捧红的,功劳别独揽 平心而论,《年轮》能火遍大街小巷,张碧晨的演唱功不可没,这歌也成了她的代表作之一。但咱们也得讲道理:歌能红,首先是因为汪苏泷写得好,旋律抓耳;再加上《花千骨》这剧当年火得一塌糊涂,带红了歌。演唱者固然重要,可如果把作品的成功全算在自己头上,那就有点过了。本来双原唱对张碧晨也没坏处,非要争个“唯一”,现在反而可能丢了演唱资格,得不偿失啊。
3. 剧方也得背锅,沟通太差劲 最让人无语的是,汪苏泷公司和张碧晨两边对合作细节的说法完全对不上号。这说明当初剧方在中间协调时,沟通肯定出了问题。现在影视剧和歌曲绑定推广是常态,剧方作为重要一环,就该把合作条款理清楚,让大家明明白白做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搞得两边撕破脸。
4. 翻唱赚钱,边界在哪里? 旺仔小乔这事儿给大家提了个醒。翻唱本身不稀奇,但通过官方授权渠道让翻唱版本上架赚钱,性质就不同了。普通网友翻唱自娱自乐没问题,可一旦涉及商业行为,原始版权方该分多少钱?平台审核流程有没有漏洞?这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行业规范问题。
说到底,歌迷最心疼的是歌本身。 《年轮》陪伴了多少人追《花千骨》的日子,旋律一响回忆就涌上来。如今闹成这样,歌迷们只希望好歌别被埋没。
这次风波给我们敲了警钟:音乐圈想要健康发展,合同得清清楚楚,合作要坦诚透明,写歌的、唱歌的、用歌的各方都得互相尊重。好歌是大家共同的孩子,别让利益之争伤了作品本身。毕竟真正的好音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像树的年轮,一圈一圈沉淀下来,才是最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