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苏泷的“体面人”标签再升级:从《年轮》版权之争看音乐圈的“双原唱”暗战
更新时间:2025-07-26 00:03 浏览量:1
当一首陪伴观众十年的经典OST《年轮》突然成为微博热搜关键词,一场关于“原唱归属”的争议让汪苏泷和张碧晨的名字再次登上娱乐头条。而在这场风波中,汪苏泷“体面人”的标签却意外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有人赞其坚守原则,有人叹其“心软到被反咬”,更有人感慨:“但凡上网的都知道他是原唱,何必争?”事件回顾:双原唱还是唯一原唱?
汪苏泷工作室随后发布声明,强调“作为词曲创作者,自演唱版本自立项之初即为原唱”,并宣布收回《年轮》一切演唱授权。此举不仅让张碧晨未来商演“无缘”这首歌,更让音乐平台陷入“标签混乱”——QQ音乐一度撤下张碧晨“原唱”标签,又因粉丝投诉反复修改;网易云则坚持“双原唱”标注,引发两方粉丝拉锯战。
这场争议中最令人唏嘘的,是汪苏泷过往的“体面”举动:
免收版权费:早在2018年,张碧晨在个人演唱会上翻唱《年轮》时,汪苏泷主动免收词曲版权费,被粉丝赞为“格局大”。
不争“头衔”:即便《花千骨》OST合同未明确“双原唱”条款,汪苏泷始终未公开质疑张碧晨的“原唱”身份,直到近年对方开始“独占”宣传。
然而,当“唯一原唱”成为张碧晨方营销话术时,汪苏泷的“体面”突然被贴上“心软”的标签。网友调侃:“他像极了那个明明被占便宜,却一直忍到对方蹬鼻子上脸的人。”
法律与行业:双原唱是惯例,还是潜规则?
根据《著作权法》,音乐作品的“原唱”并非法律术语,而是行业惯例。影视OST领域,“双原唱”模式并不罕见: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题曲《知否知否》由胡夏、郁可唯合唱,两人均被认定为原唱;
- 《哪吒之魔童降世》片尾曲《在故事的最终》虽由张碧晨演唱,但因其为唯一创作者,故无争议。
《年轮》的特殊性在于:汪苏泷不仅是词曲作者,还亲自演唱了男声版,而张碧晨的女声版虽早于男声版发行,但未参与创作。对此,音乐版权律师指出:“标注‘双原唱’需基于‘创作+演唱’的双重贡献,仅演唱者不能单方面否定创作者的原唱身份。”
这场争议背后,是粉丝经济对版权规则的“情感绑架”:
- 张碧晨粉丝将“演唱者”等同于“原唱”,忽视创作权的核心地位;
- 网红博主(如旺仔小乔)为流量带节奏,称“《年轮》只有张碧晨一个原唱”,导致汪苏泷掉粉60万;
- 平台为流量妥协,反复修改标签,间接助长“版权乱象”。
正如网友所言:“周杰伦为他人创作的《淘汰》《世界末日》,没人敢说潘玮柏是原唱。但为何《年轮》就成了‘张碧晨一个人的歌’?”
体面人的“觉醒”与行业的未来
汪苏泷的维权行动,或许只是中国音乐版权保护的“冰山一角”。当“双授权”“双原唱”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创作者的尊严才能真正被尊重。而这场风波也提醒我们:
对粉丝:别让爱豆变成“版权刺客”;
对平台:别用“标签游戏”伤害创作者权益;
对行业:别再用“潜规则”掩盖“明规矩”。
你怎么看?
- 汪苏泷该不该收回版权?
- “双原唱”是合理惯例,还是行业漏洞?
- 粉丝经济是否正在扭曲音乐版权规则?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汪苏泷的版权意识有多强# 话题仍在持续发酵!
(本文纯属娱乐观察,不代表任何一方立场,仅供理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