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轮》原唱争议看音乐行业的版权风云与舆论漩涡
更新时间:2025-07-25 21:43 浏览量:1
在华语乐坛,一首发行于十年前的歌曲《年轮》,竟在2025年的夏天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般的原唱争议,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这场风波不仅牵扯出复杂的版权问题,更让公众看到音乐行业在作品归属认定、商业利益分配背后的暗流涌动,而大象音乐总经理的回应,无疑为这场争议注入了新的关键信息。
网红一句话,引爆十年金曲争议
一切始于一位网红歌手的言论。在一次直播互动中,网红旺仔小乔笃定地表示“《年轮》原唱是张碧晨”,这一简单表述,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年轮》作为电视剧《花千骨》的插曲,在2015年一经推出便红遍大江南北,张碧晨演唱的女声版于6月15日率先上线,以其细腻婉转的声线,将歌曲中那份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走进千家万户;而汪苏泷演唱的男声版则在6月30日发行单曲 ,他独特的嗓音为歌曲赋予了别样的深情韵味。
长期以来,音乐平台对于《年轮》原唱的标注就存在差异,QQ音乐此前仅标注张碧晨为原唱,而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则一直标注张碧晨与汪苏泷为“双原唱”。旺仔小乔的言论引发网友激烈讨论,QQ音乐连夜修改标签,这一操作直接将《年轮》原唱争议推上热搜,也彻底打破了多年来表面的平静,让张碧晨和汪苏泷及其团队被卷入舆论的风暴中心。
双方声明,各执一词
7月25日凌晨,张碧晨工作室率先发布声明,试图平息这场风波,维护张碧晨作为该作品唯一原唱的合法权益。声明中详细列出关键事件时间线,强调2015年6月15日,《年轮》作为电视剧《花千骨》插曲由张碧晨演唱率先上线,是该歌曲最早正式发布的录音版本,也是《花千骨》电视剧中唯一使用的演唱版本;而汪苏泷的男声版本于6月30日才上架音乐平台,时间明显晚于张碧晨版本。同时,工作室还贴出了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MCSC)登记、ISRC编码等国家级版权机构记录,以及Apple Music、QQ音乐 2015年6月15日的数据等相关证明材料,从多方面坐实张碧晨作为唯一原唱的身份。声明最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这场意外争议的无奈与伤感,感慨十年金曲被推向风口浪尖,表达了与《年轮》告别的不舍之情。
仅仅数小时后,汪苏泷所属大象无形音乐工作室做出回应,宣布决定收回《年轮》授权,暂不授权该作品做任何演唱。汪苏泷方认为,从《年轮》立项之初,就规划了男女双版本共存,男声版虽晚15天上线,但两版均收录于7月16日的OST专辑,按照行业惯例及创作完整性(作词作曲 + 演唱)来判定,应属“双原唱”。同时,对于因《年轮》产生的另一首歌曲《梦幻诛仙》,也第一时间查询合约后确认是双原唱。这一强硬回应,不仅表明对版权的坚定态度,也让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一场围绕《年轮》原唱和版权的战争正式打响。
大象音乐总经理回应,关键信息曝光
就在双方粉丝争论不休、舆论一片哗然之时,大象音乐总经理李思睿的发声,为事件带来新的转机。李思睿在微博发文感慨“离谱,没必要,无妄之灾,确实该正本清源” ,随后透露关键细节:清楚记得当初收到《年轮》项目的需求时,项目方就是邀请他们创作并演唱,所以从创作起始就明确知道男女版本是同时存在的,并且十年前的项目往来邮件记录还完整保存在邮箱里。这一回应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直接证实了汪苏泷方“双原唱从一开始就有规划”的说法,为“双原唱”主张提供了有力的行业内部支持,也让事件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
从行业角度来看,大象音乐总经理的回应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创作与发行流程中,项目最初的规划往往决定了作品的版权架构和演唱版本设定。如果从创作源头就确定了男女双版本,那么在版权认定和原唱定义上,无疑为“双原唱”提供了合理依据。这也引发行业内对于“AB版”歌曲版权归属和原唱认定标准的深入探讨,以往模糊不清的地带,因为《年轮》事件被推到聚光灯下,亟待更明确的规则和界定。
版权之争背后的深层思考
《年轮》原唱争议,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音乐版权定义和权益分配的博弈。张碧晨方坚持“最早正式发布的录音版本即唯一原唱”,这一观点符合大众对“首发即原唱”的普遍认知,也在时间先后顺序上占据优势;而汪苏泷方强调歌曲立项之初的双版本规划,从创作完整性角度出发,认为作词作曲者对作品演唱版本的设定应有更大话语权,时间先后不应成为否定“双原唱”的关键因素。
这场争议也暴露出音乐行业在版权管理方面的混乱。不同音乐平台对同一歌曲原唱标注不一致,反映出行业缺乏统一、明确的版权标识规范;而在作品发行多年后,因一个网红言论才引发如此激烈的版权纷争,也凸显出版权归属在前期界定和沟通上的不足。音乐版权涉及复杂的利益链条,包括创作者、演唱者、发行方、平台方等多方利益,一旦出现争议,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各方的商业利益和声誉。
此外,粉丝和公众在这场争议中的反应也值得玩味。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群体迅速集结,基于对偶像的维护展开激烈争论,使得事件热度持续攀升。公众在面对复杂版权问题时,往往倾向于简单化的判断,“首发即原唱”的观点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这也给汪苏泷方在舆论上带来不小压力。但随着更多信息披露,大众开始重新审视事件,意识到音乐版权问题的复杂性,也让这场争议成为公众了解音乐行业运作的一扇窗口。
如今,汪苏泷方已收回《年轮》授权,这一决定让张碧晨及所有翻唱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无法公开演唱《年轮》,也意味着双方不仅在友谊上出现裂痕,商业合作也暂时破裂。对于广大听众而言,原本美好的音乐回忆被这场争议蒙上阴影,十年金曲《年轮》不再是纯粹的听觉享受,而成为一场纷争的主角。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年轮》原唱争议也为音乐行业敲响警钟,促使各方重新审视版权规则,完善管理机制,避免类似争议再次发生,让音乐回归其纯粹的艺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