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晨汪苏泷的原唱之争,撕开音乐圈的版权暗战
更新时间:2025-07-26 03:33 浏览量:1
"数着一圈圈年轮,我认真将心事都封存"——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相信90%的听众都会脱口而出:"这是张碧晨唱的《花千骨》插曲"。然而这个深入人心的认知,却在2025年夏天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彻底颠覆。
一、网红言论引爆十年积怨
7月22日,千万粉丝网红"旺仔小乔"在直播中坚称"《年轮》原唱是张碧晨,汪苏泷只是创作者",相关话题瞬间登上热搜。这位以翻唱古风歌曲走红的歌手,此前已多次在短视频平台强调这一观点,甚至宣称"发一百遍《年轮》也只会写张碧晨原唱"。
这场争议的导火索,是QQ音乐平台在7月23日突然移除张碧晨版《年轮》的"原唱"标签。此前该平台一直将张碧晨单独标注为原唱,而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则长期显示"双原唱"。平台态度的微妙变化,让持续十年的暗流彻底浮出水面。
二、双方法律博弈白热化
面对舆论压力,双方在7月25日凌晨展开激烈交锋:
• 张碧晨工作室发布长达4000字声明,附上详细时间线:2015年6月15日,《年轮》作为《花千骨》插曲率先上线,比汪苏泷男声版早15天;电视剧OST专辑、国家版权局登记证书均明确标注张碧晨为唯一演唱者。工作室强调:"从首发时间到传播范围,从平台标注到法律文件,张碧晨女士的原唱身份无可争议。"
• 汪苏泷方则祭出"版权杀招":宣布收回《年轮》所有商业演唱授权,暂停一切翻唱许可。其经纪公司大象音乐总经理晒出十年前项目邮件,证实从创作初期就计划男女双版本同步开发,并直言"《年轮》回家"。汪苏泷本人更在脱口秀中调侃:"这首歌除了张碧晨,其他都是我的"。
三、法律专家:首发时间≠唯一标准
这场罗生门背后,暴露出音乐行业"原唱"认定的深层困境。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常莎指出,法律层面认定"唯一原唱"需满足两个核心条件:一是与著作权人签订排他性授权合同,二是在版权登记中明确标注。
"张碧晨的首发优势确实显著,但法律更看重合同约定。如果汪苏泷方能够证明创作初期就约定双版本共存,即使发布时间稍晚,也可能被认定为原唱。"常莎强调,最高人民法院已有判例显示,首次表演者权不等同于原唱身份。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进一步分析:"汪苏泷作为词曲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表演权,收回授权是合法行使权利。但张碧晨作为表演者,其表演者权仍受保护,双方可能需通过诉讼厘清权责。"
四、行业乱象:翻唱经济下的版权困局
这场争议折射出音乐产业的三大痛点:
1. OST行业的潜规则:电视剧OST通常采用"创作者+演唱者"分离模式,词曲作者与演唱者往往分属不同公司。《花千骨》制片人透露,剧方仅从海蝶音乐提供的DEMO中选定张碧晨版本,对创作细节并不知情。这种模式导致版权归属天然模糊。
2. 平台标注的随意性: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的标签差异,暴露出音乐平台在版权信息管理上的混乱。有从业者透露:"平台为吸引流量,常根据歌手热度随意标注,缺乏统一标准。"
3. 翻唱经济的畸形繁荣:在短视频平台,《年轮》翻唱视频超100万条,部分博主为博眼球故意制造争议。此次事件中,"旺仔小乔"因不当言论四天掉粉60万,却意外获得演唱会曝光度。
五、十年「年轮」何去何从?
随着汪苏泷方收回授权,《年轮》已在各大平台下架所有翻唱版本。这场耗时十年的版权拉锯战,最终以创作者的强势收场画上句点,但留给行业的思考远未结束:
• 对歌手:张碧晨的"唯一原唱"标签虽深入人心,但法律层面仍存变数;汪苏泷虽握有版权,却可能因"收回授权"引发公众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