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苏泷决定收回年轮版权!既然分不清大小王,那就别唱了
更新时间:2025-07-26 04:55 浏览量:1
7月25日,"张碧晨告别年轮"冲上热搜第一。
几乎同一时间,"汪苏泷决定收回年轮版权"的词条也紧跟着登上榜单。
一首发行近十年的经典歌曲,为何突然掀起如此巨大的风波?当网友还在猜测是否爆发版权大战时,张碧晨工作室的一纸声明,却让整件事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这份不足200字的简短声明里藏着三个关键信息:第一,张碧晨确实拥有《年轮》的全球永久演唱权;第二,她主动选择今后不再演唱这首歌;第三,特意感谢了所有创作者。
字里行间既强调法律权益,又流露出某种难以言明的决绝。
这种矛盾的表态立刻引发连锁反应,评论区瞬间分裂成两大阵营——有人力挺张碧晨"有骨气",也有人质疑汪苏泷"用版权卡人"。
对此事,汪苏泷公司老板也发文表示,当年《年轮》项目的邀请是让他们创作并演唱,明确表示会有男女两个版本同时存在,你要混淆原唱,那《年轮》回家。
翻看《年轮》的创作背景会发现,这首歌原本就是汪苏泷2015年为自己专辑写的作品。后来电视剧《花千骨》选中作为插曲,才由张碧晨演唱并一炮而红。
这种"原唱者非首唱者"的模式在业内并不罕见,比如张韶涵的《阿刁》原属赵雷,周深的《起风了》版权归属买辣椒也用券。据知情人士透露《年轮》这些年给张碧晨带来的商业价值难以估算,光是各类晚会和综艺的表演授权费就是笔不小数目。
声明中"永久演唱权"这个表述很值得玩味。通常情况下,音乐版权分为词曲版权和录音版权,歌手获得的演唱授权往往附带限制条款。
比如某些合约会规定"不得在竞品平台表演",或是"商业演出需额外分成"。张碧晨工作室特别强调"全球""永久",很可能是在隐晦回应外界的"版权被收回"猜测。
但更耐人寻味的是第二点——既然权利在手,为何主动放弃?这或许涉及更深层的行业规则:"有些版权虽然法律上没问题,但实际操作中要不断协调各方关系。如果每次商演都要重新谈判,不如干脆不唱。"
对比其他歌手的类似遭遇,邓紫棋离开蜂鸟音乐后,至今不能在商业场合演唱《泡沫》;Taylor Swift为拿回版权不惜重录专辑。这些案例都揭示同一个残酷现实:在音乐产业里,歌手再红也未必能主宰自己的代表作。
至今张碧晨个人微博仍未对此事发声,最新动态停留在为新歌宣传。
这场风波最吊诡的地方在于,双方都没有错——创作者想要掌控自己的作品,演唱者希望延续艺术生命。问题出在音乐产业始终未能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当版权变成武器时,受伤的永远是作品本身。
或许用不了多久,《年轮》就会从张碧晨的演出清单里彻底消失。就像歌里唱的那句"一圈一圈年轮缠绕",音乐行业的版权困局何尝不是如此?
每绕一圈,就把歌手和创作者捆得更紧些。而普通听众能做的,大概只有在某天突然想听这首歌时,发现它早已变成需要额外付费的"经典怀旧专区"内容。这样的结局,不知道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曲终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