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撕破音乐圈体面?双原唱之争背后,十年好友为何反目成仇?
更新时间:2025-07-26
17:06 浏览量:1
一首歌的版权之争,竟让两位音乐人反目?《年轮》这出"双原唱"大戏,把音乐圈的潜规则撕得血淋淋。张碧晨宣布不再唱这首歌,汪苏泷直接收回所有商业授权,当年的"神仙友情"秒变"神仙打架"。这事要从2015年《花千骨》OST说起。张碧晨女声版早15天首发,汪苏泷不仅写词作曲还录了男声版。按说双版本是业内常见操作,可十年后网易云硬是给标注成"双原唱",QQ音乐更是整活——临时把张碧晨的"原唱"标签删了又加。平台这波骚操作直接把行业潜规则变成了舆论炸弹。

最离谱的是网红旺仔小乔。2021年直播时她硬说"《年轮》只有张碧晨是原唱",这话说了三年多居然没人当回事。结果2025年7月这条旧视频突然火了,粉丝群秒变战场。更绝的是QQ音乐当天就对张碧晨版"原唱"标签动手脚,平台这波操作直接坐实自己才是规则漏洞的放大器。汪苏泷这边拿着词曲版权当尚方宝剑,公司还翻出十年前邮件证明双版本规划。可法理占优也没挡住骂名,网友说他"断人财路",创作与表演的共生关系直接崩盘。张碧晨这边倒是手握首发记录和版权登记,但宣布"不再演唱"保全姿态,结果商演机会全飞了。最扎心的是,当年唱火这首歌的她,现在连唱都不让唱了。

这波操作把OST产业的痛点全暴露出来了。音乐作为剧集附属品,词曲作者和演唱者多数只拿一次性报酬,后续分成?想都别想。难怪汪苏泷会说"这首歌除了张碧晨,其他都是我的",创作尊严这碗饭,不守着真就凉了。可张碧晨的困境也让人破防,首唱贡献在合同里没写明,表演者权成了空中楼阁。十年好友没选择私下协商,直接公开撕破脸,暴露了行业沟通机制的脆弱。平台当裁判不中立,网红一句话引爆舆情,这场"三输"局里最惨的其实是听众。我们熟悉的OST突然成了利益博弈的棋子,那些被反复传唱的旋律,此刻都带着几分心酸的讽刺。

规则缺位下的行业之殇,说到底还是没人能给出清晰的游戏规则。当音乐平台可以随意修改标注,当网红一句话就能引爆舆情,这个行业早就该建立更透明的权益分配体系。别忘了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场"三输"背后的真相——我们需要的不是分清谁对谁错,而是共同推动规则的建立。毕竟,音乐不该是烧钱的战场,更应该是承载情感的桥梁。[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