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之争:体面破碎下的音乐行业乱象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5-07-26 21:58 浏览量:1
在网络世界的喧嚣中,一条看似不起眼的评论,竟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拥有超 2000 万粉丝的网红旺仔小乔,在数年前回复网友评论时称,《年轮》由汪苏泷创作,但原唱是张碧晨,还坚定表示 “我发一百遍《年轮》也只会写张碧晨原唱” 。当时或许无人料到,这句言论会在多年后的 2024 年 7 月 22 日掀起轩然大波,“旺仔小乔说《年轮》原唱不是汪苏泷” 的话题强势登上热搜,瞬间点燃了双方粉丝对《年轮》原唱归属的激烈争议。
随着话题热度持续攀升,这场原本局限于粉丝群体的争论,迅速演变成一场备受瞩目的公众事件,将汪苏泷和张碧晨两位歌手卷入其中,也让《年轮》这首发行十年的歌曲,从大众喜爱的经典之作,沦为各方争议的焦点,昔日音乐中的美好与和谐被打破,体面在这场风波中逐渐被撕裂。
这场风波迅速从社交平台蔓延至音乐平台,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7 月 23 日,眼尖的网友发现,QQ 音乐做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举动 —— 移除了张碧晨版《年轮》的 “原唱” 标签,仅将其标注为 “演唱者”,而汪苏泷版本却依旧保留 “原唱” 标签 。这一操作犹如火上浇油,瞬间点燃了粉丝们的怒火,“张碧晨年轮原唱被取消” 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双方粉丝在评论区展开了激烈交锋,争吵声此起彼伏,从对原唱认定的不同看法,逐渐演变成对双方歌手的攻击与维护,网络空间一片混乱。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争议风暴,汪苏泷方与张碧晨方也难以置身事外。7 月 25 日凌晨,这场纷争迎来了高潮,双方团队几乎同时发布声明,表明各自立场。汪苏泷对接号 @SilenceRadio0917 发文称,原本无意参与这场纷争,并且一直在积极沟通,希望能还原事情真相,减少负面舆论,但无奈仍深陷风波中心 。出于对音乐本身的尊重,以及希望将公众关注拉回音乐创作的初心,他们决定收回《年轮》授权,暂不授权该作品做任何演唱,以强硬的态度表明了对原唱归属和版权问题的重视。
仅仅 15 分钟后,张碧晨工作室也发布了措辞严谨的声明。声明中强调,2015 年 6 月 15 日,《年轮》作为电视剧《花千骨》插曲率先上线,由张碧晨演唱,这是该歌曲最早正式发布的录音版本,也是《花千骨》电视剧中唯一使用的演唱版本。而汪苏泷演唱的男声版本于同年 6 月 30 日才以单曲形式上架音乐平台,时间上明显晚于张碧晨版本。基于这些事实,张碧晨工作室坚称张碧晨是《年轮》的唯一原唱,这一事实清晰明确、无可争议,并贴出了相关证明材料和时间线,试图从源头上为张碧晨的原唱身份正名。
随着双方声明的发布,这场关于《年轮》原唱归属的争议进一步激化,从粉丝间的争吵上升为双方团队的正面交锋,不仅让广大歌迷感到困惑和失望,也引发了整个音乐行业对版权规范和原唱认定标准的深刻反思。
在这场《年轮》原唱之争的风暴背后,隐藏着音乐行业中创作权与表演权长期存在的深刻矛盾。汪苏泷作为《年轮》的词曲创作者,无疑拥有作品的核心著作权,这赋予了他对作品的复制、发行、表演等一系列关键权利,就如同他持有作品的 “不动产权证”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词曲作者在没有转让著作权或其他特殊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对词曲享有完整著作权,创作权的排他性得到法律明确保障。凭借创作权,汪苏泷可以决定作品是否授权他人演唱,以及如何使用作品,这是他维护自身权益的坚实法律后盾 。
而张碧晨作为歌曲的演唱者,她所拥有的是表演者权,这是一种邻接权,是在合法表演作品之后所获得的权利,类似于只有作品的 “十年租赁合同”。虽然张碧晨的演唱赋予了《年轮》独特的生命力和广泛的传播度,她凭借在电视剧《花千骨》中的精彩演绎,让这首歌曲深入人心,音乐平台上超 1400 万的收藏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从法律层面来看,表演者权的行使需要以获得词曲作者的授权为前提,并且在权益分配上,表演者权与创作权存在明显差异。在后续的流媒体播放、翻唱授权等收益分配中,张碧晨作为表演者,其权益往往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这也导致了双方在利益分配上的失衡 。
这种创作权与表演权的矛盾,并非《年轮》这一案例所独有,而是整个音乐行业长期面临的问题。在许多音乐作品的创作与传播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权益分配规则和合同模板,创作者与表演者之间的权益界限常常模糊不清。一旦作品走红,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双方就容易在利益分配和作品使用等方面产生争议。就像《年轮》此次的纠纷,原本合作默契的双方,因为权益问题陷入激烈的对抗,不仅损害了彼此的利益,也对音乐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
在这场《年轮》原唱归属的争议风暴中,音乐平台的表现堪称 “乱作为”,其一系列混乱操作不仅未能平息争端,反而如催化剂一般,让矛盾愈发激烈,进一步撕裂了音乐行业的体面 。
以 QQ 音乐为例,7 月 23 日,它先是悄然移除张碧晨版《年轮》的 “原唱” 标签,仅将其标注为 “演唱者”,而汪苏泷版本却仍保留 “原唱” 标签 。这一单方面的 “摘牌” 行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本就不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张碧晨粉丝的强烈不满和愤怒。在粉丝们看来,这是对张碧晨原唱身份的公然否定,是一种不公正的待遇,他们纷纷在评论区表达抗议,要求 QQ 音乐给出合理的解释。面对汹涌的舆情,QQ 音乐在数小时后又紧急恢复了张碧晨的 “原唱” 标识,但这一反复无常的操作,已经让公众对其产生了深深的质疑,也让这场争议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
不仅如此,各音乐平台之间对于《年轮》原唱标签的标注也存在严重的不一致。网易云音乐一直坚持标注张碧晨与汪苏泷为 “双原唱”,酷狗音乐此前则仅标注张碧晨为原唱 。这种混乱的标注状况,让普通听众感到无比困惑,不知道该相信哪个平台的说法。对于一首歌曲的原唱认定,本应是清晰明确的,但由于音乐平台的随意性和不专业性,使得这一简单问题变得复杂难解,公众在不同平台上看到不同的标注,自然会对原唱归属产生疑问,进而引发更多的争论 。
音乐平台作为音乐作品传播和展示的重要渠道,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广泛的影响力,本应在版权管理和信息标注方面发挥积极、规范的作用,为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音乐信息 。然而,在《年轮》事件中,它们却表现出了严重的管理混乱和责任缺失。平台在标注原唱标签时,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没有充分考虑到歌曲创作、发行的实际情况以及法律规定,而是仅凭主观判断或随意操作,这不仅损害了歌手和创作者的权益,也误导了公众,破坏了音乐行业的健康生态 。
《年轮》原唱之争,就像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 OST 产业长期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犹如隐藏在行业内部的顽疾,严重阻碍着产业的健康发展 。
在收益分配方面,长期以来,OST 产业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当一部影视剧热播,其 OST 歌曲随之爆火时,背后的词曲作者和演唱者,往往难以获得与之匹配的丰厚回报 。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只能拿到一次性的劳务费,而后续因歌曲广泛传播带来的巨大版权收益,如流媒体播放分成、商业演出授权费用等,却与他们无缘。就像《年轮》,尽管在十年间收获了极高的传唱度和广泛的喜爱,为相关各方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当年参与创作和演唱的汪苏泷与张碧晨,却未能从后续的收益中获得应有的分成,这无疑是对他们创作和表演付出的一种忽视 。
版权归属的模糊不清,也是 OST 产业的一大痛点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当出现多个演唱版本,或者词曲作者与演唱者并非同一人时,版权归属问题就容易引发争议。例如,一些电视剧主题曲可能会同时推出男女声版本,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主题曲就有胡夏和郁可唯两个版本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事先没有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版权归属和各方权益,一旦歌曲走红,利益分配和使用权限等问题就会成为矛盾的导火索,导致各方陷入无休止的纷争 。
行业规则的不完善,是导致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且难以解决的关键原因 。目前,我国在音乐版权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虽然已经有了《著作权法》等法律作为基础,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如 “原唱” 的明确界定、多版本歌曲权益分配的细则等,仍然存在空白或不够明确的地方 。在行业内部,也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合同模板,使得在实际的音乐创作、发行和传播过程中,各方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建立健全行业规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这不仅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 “原唱” 等关键概念的定义,细化权益分配规则,还需要音乐行业各方共同努力,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自律和监管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OST 产业存在的问题,避免类似《年轮》这样的纠纷再次发生,为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
这场《年轮》原唱之争,最终以双方暂别这首歌的舞台而收场,留给大众的是无尽的唏嘘和深刻的反思。它就像一场破坏力巨大的风暴,让汪苏泷、张碧晨以及广大听众都成为了输家 。汪苏泷和张碧晨,这两位原本在音乐道路上备受瞩目的优秀歌手,因为这场毫无意义的纷争,形象和口碑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往日的体面不复存在,音乐人的专业性和形象在公众眼中大打折扣 。而那些曾经热爱《年轮》的听众们,也被迫陷入这场混乱的漩涡,心中美好的音乐情怀被无情撕裂,对音乐行业的信任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
透过这场风波,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音乐行业急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音乐平台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建立科学、统一的版权管理和信息标注体系,杜绝随意操作和混乱管理的现象,为音乐的传播提供准确、规范的环境 。同时,完善音乐行业规则,特别是在版权归属、收益分配、原唱界定等关键问题上,制定明确、细致的标准和规范,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避免类似的纠纷再次发生,让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让音乐行业回归到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
音乐,本应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是传递美好情感和思想的纽带 。希望这场《年轮》原唱之争能成为音乐行业变革的契机,让音乐回归其本质,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音乐行业能够在规则的保障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我们带来更多触动心灵的优秀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