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89岁指挥泰斗祖宾·梅塔:重庆是我埋藏心底好些年的牵挂
更新时间:2025-07-26 23:45 浏览量:1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杨潇
7月25日晚,国际指挥泰斗——印度籍指挥家祖宾·梅塔来到重庆大剧院,执棒祖宾·梅塔和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音乐会,完成了他与这座城市的首次“音乐对话”。演出前,这位89岁的音乐大师接受了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专访,畅谈音乐人生与中国的深厚情缘。言语间,他特别提到,这次重庆之行,对他而言,其实是兑现了一个深藏心中许久的牵挂。
“就想好好看看这座城”
采访中,梅塔掰着手指细数曾到访过的中国城市:“北京、武汉……现在,重庆也加入这份名单啦!”
89岁指挥泰斗祖宾·梅塔开心地谈起对游览重庆的期待。 受访者供图
“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到访重庆。”梅塔笑着说,但随即话锋一转,兴奋提到大约六七年前乘船去武汉时曾经停重庆,对这座城市有过“惊鸿一瞥”——山水间,层叠的山峦、江岸的风景令他惦念至今。
重访重庆,当年那份“惊鸿一瞥”的惊艳依然鲜活。这位游历全球的大师毫不掩饰对山城风貌与文化底蕴的浓浓好奇,“重庆是我埋藏心底好些年的牵挂,六七年了,我一直就想找位向导带我好好看看这座城!”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的演出也是梅塔与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本次来华巡演在西南地区的唯一一站,吸引了众多周边省市的观众专程前来。这位昔日被山城风光打动的山水过客,此刻已成为这座城市璀璨夜色里一道令人动容的文化风景。
“我的使命是传递美好,连接心灵”
“我生来就活在音乐里。”采访中,梅塔谈起与音乐的缘分——他的父亲是印度著名小提琴家,“家里永远有音乐,清晨是巴赫,午后是莫扎特,夜晚常有父亲的即兴演奏。”音乐的种子,在幼年时便深植心田。
为追求更广阔的音乐世界,17岁时,梅塔赴维也纳学习音乐。他说,在这座音乐之城,他习得的不仅是技巧,更是音乐的真谛——“倾听万物之美,传递心灵之声。”
“指挥不是发号施令,我的使命是传递美好,连接心灵。”他说,“指挥要先被作曲家传递的音乐灵魂所打动,再把感动传递给乐团,接着由他们演奏给观众听,就这么简单。”
演出现场。 受访者供图
在梅塔毕生的信念中,音乐是超越国界、种族、信仰的人类通用语,拥有弥合伤痕、抚慰灵魂的力量,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用行动实践的理念。最让乐迷记忆深刻的,莫过于1994年,在战火摧残的萨拉热窝,为联合国难民署募捐,他毅然立于断壁残垣之上,指挥莫扎特的《安魂曲》,那一刻,破碎的广场化作连接世界的临时“圣殿”。
“尤其在科技发达有时反而让人疏离的今天,音乐总能提醒我们,人类同样的悲欢、同样的渴望。”这位指挥泰斗愿将有限的生命无限融入音乐,“只要与音乐同在,我就感到年轻,充满力量。”
岁月染白了双鬓,却从未冷却他对音乐的热忱。解读当晚“命运的回响”音乐会主题时,梅塔说,柴可夫斯基倾注心血的杰作,赋予后代无尽震撼,而今步入晚年的他希望更专注雕琢细节,为命运主题注入更宏阔的哲思气象。
“中国观众是最棒的观众”
“中国观众是我见过最棒、最投入的观众,无论你演奏什么曲目,他们总会报以真挚而热烈的回应,这太棒了,真的非常棒!”梅塔的赞叹发自肺腑。
这份赞叹源自几十年来梅塔厚重的中国情缘。1994年,他首次访华,率世界顶级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在人民大会堂演出,那场座无虚席的音乐会,让他深切感受到这片古老土地对古典音乐的渴望。后来,从1998年紫禁城实景《图兰朵》的震撼全球,到2015年国家大剧院版《阿依达》的史诗呈现……可以说,梅塔是中国古典音乐崛起历程中最重要的国际同行者之一,每一次来华执棒,都不仅是旋律的传递,更是他与中国音乐共同成长的见证。
光阴荏苒,他亲历并见证了中国古典音乐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观众从“听热闹”到“品门道”,鉴赏力日深;演出场馆从零星点缀到遍及南北;本土乐团与音乐人才如森林般繁茂生长……更令他欣喜的是,每一次“归来”,总能看到台下涌现出更多年轻、热情的面孔,台上则站上了更多年轻、热烈的音乐人。
当晚,演出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幕,祖宾·梅塔的指挥棒,不仅让跨越时空的音符在嘉陵江畔震撼奏响,更化作时光的纽带,串联起了一位大师跨越数载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