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晨《年轮》原唱之争背后:音乐江湖里到底谁才是“正主”?
更新时间:2025-07-28 02:21 浏览量:1
娱乐圈最近又热闹了,张碧晨和汪苏泷因为一首歌《年轮》,被网友们推上了风口浪尖。起因很简单,就是一句话——旺仔小乔当年发文说:“歌曲《年轮》张碧晨就是原唱。”结果这句话突然翻红,直接把两家粉丝拉进了擂台赛。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谁才是原唱”的争论,比广场舞大妈抢地盘还激烈。
其实,这事儿要搁咱普通人身上,大概也会迷糊:明明汪苏泷自己写的歌,咋就成了别人的代表作?但细想一下,这种情况在乐坛可不是第一次出现。就像小时候抄同桌作业,被老师夸的永远是第一个交卷的人,后面跟着交的,只能算补充说明。
回到正题,《年轮》这首歌确实最早由张碧晨演绎并发布,也因此打响知名度。很多人听到这首歌时,都只记得她那句深情款款的副歌,高音飙起来比家里的猫叫还带感。所以说,她作为“原声担当”,一点都不为过。而汪苏泷虽然是词曲创作者,但他后来再怎么翻唱,也难改观众心中的第一印象。这就像包饺子一样,你负责和面、调馅没错,可要是谁先下锅煮熟端出来,那吃货们认准的一定就是那盘热气腾腾的饺子。
有意思的是,有些粉丝提出“双原唱”这个新鲜词儿,说什么两个人都是始祖。这逻辑放在现实生活里,大概等于说你买了一辆车,你开出4S店门口的是车主,你朋友第二天借去兜风也是车主?估计保险公司听完都得笑出声来吧!音乐圈讲究原创精神,但更讲究规则和秩序。一首作品诞生之后,第一个被授权公开演绎的人,自然拥有“原唱”头衔;后续无论多么优秀,那只能叫做翻(再)创。如果人人都能随便改规则,那以后春晚节目单怕不是得加个“百家姓合奏”。
其实,这次事件背后的本质,是大众对知识产权边界的不清晰认知,也是流量时代舆论易被带节奏的小缩影。不少网友一边喊着支持原创,一边却分不清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者与传播者。有时候,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争议,却反映出了整个行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如果连基本定义都模糊不清,还谈什么尊重劳动成果呢?
对于类似问题,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平台应该明确标注每一版歌曲的信息,包括词曲作者、编曲、最早发行日期及演绎者,让大家看得明白、听得放心。同时,从业人员也该自觉遵守行规,不给恶意炒作留空间,否则迟早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啦,每个人都有喜欢偶像表达观点的权利,但理智追星才是真爱。“双厨狂喜”可以,“双厨互撕”可真没必要。毕竟饭还是要吃,瓜不能天天啃,对吧?
吃瓜群众突然悟了——音乐世界虽大,道理却很简单:谁先把声音送进耳朵里,就该是谁家的招牌菜。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的偶像今天拿到了别人昨天刚刚煮好的饺子,还非说自己也是大厨之一,你会买账吗?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