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点亮“星星的世界”——孤独症男孩与母亲义务教学传递爱与希望
更新时间:2025-07-29 05:35 浏览量:1
7月28日上午,海港区残疾人联合会三楼儒贤音乐工坊内,孤独症青年李儒贤和母亲宋丽萍,带着一群可爱的“星宝”,正在练习弹奏《映山红》,动听的音乐声在教室回响。
李儒贤(后排左二)扶着孩子的手练习。
志愿者带着孩子们一起练习。记者 杜楠 摄
在这间教室里,这群特殊的孩子,正在用音乐敲开心灵的大门。多年来,海港区残联义务提供教室,全力支持着孤独症孩子们。李儒贤与他的母亲宋丽萍,12年来坚持义务教授孤独症儿童学习音乐,用旋律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星星的孩子”点亮前行的路。
儒贤在3岁时被确诊为重度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且社交困难。宋丽萍热爱音乐,为了让生活更有乐趣,也为了让儒贤有一技之长,在儒贤12岁时,开始学习钢琴。“他第一次跟着节拍哼唱时,我哭了。”宋丽萍回忆说,在父母的坚持努力下,初中毕业后,儒贤考上了天津音乐学院附中。经过多年专业学习,儒贤不仅能流畅演奏钢琴,还会弹吉他、空灵鼓等乐器,并学会了用简单的词汇表达情感。
“音乐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儒贤封闭的世界。”宋丽萍说。这一经历让她萌生了帮助其他孤独症家庭的想法。2014年,母子二人创办了公益音乐课堂,免费为孤独症儿童提供音乐启蒙教学,包括识谱、视唱、弹琴、奥尔夫音乐、科尔文手势等。“我当时想的是,这些孩子恢复需要经济支持,而且也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我们来教,家长们在经济上节省了,也有了一些时间能干自己事儿,我们就高兴。”宋丽萍说。
就这样,十多年如一日,母子二人开始义务教授。课堂上,儒贤会耐心地示范弹奏,用重复的旋律和肢体动作引导孩子们参与;宋丽萍则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从敲击鼓点到哼唱音符,逐步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表达能力。儒贤的坚持让孤独症孩子的家长非常感动,课堂上,他扶着孩子的手,一点一点教授孩子们音乐知识,从来没有不耐烦。有的孩子学不会,儒贤会一直教一直教,有时候都来不及吃中午饭。
孩子们中,11岁的小强起初无法安静坐下,如今已能完整弹奏;沉默寡言的少年豆豆通过音乐结交了朋友,性格逐渐开朗。“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疾病,患者常伴有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早期干预和艺术疗愈可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我们不追求技巧,而是用音乐传递接纳与陪伴。”宋丽萍说。
12年来,宋丽萍和儿子坚持做义工,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全力奉献爱心。有一次在做义工返回途中,突然下起了暴雨,儒贤全身湿透,回家患了重感冒。12年来,无论是冰雪路滑的冬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秦皇岛的大街小巷留下了母子做义工奔波的身影。12年的坚守,也让儒贤不断成长,如今的他生活自理,性格沉稳,教授孩子特别有耐心,是一名家长和孩子们都喜欢的“音乐教师”。
宋丽萍和儿子的行动感染了身边很多人,有一批志愿者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他们中有研究生、大学生,有母子、母女、一家人上阵,更多的爱心汇聚,传递着温暖。
志愿者王金华和宋丽萍是同事,经常参加各种活动。王金华说,宋丽萍母子的行为让她特别感动,作为母亲,宋丽萍多年坚持训练和付出,儒贤不但情绪稳定,还能帮助别人。她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这母子俩和更多的孤独症孩子。“我的儿子张博宇,从小和儒贤是好朋友。他从小和我一起做公益,在心里埋下了帮助孤独症群体的种子。今年他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的是医学专业,他希望将来能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孩子。”王金华说,去年寒假,儿子曾为家长开展了多次急救知识培训,教会了家长们很多医学知识,让家长们很感动。
大学生志愿者熊海杰,从小学习声乐,从2014年开始,才十几岁的海杰开始做志愿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孤独症孩子,这一坚持就是数年。今年刚考上河北大学的志愿者宋佳一,用自己零用钱给“星宝”们买水果、零食,让家长们感动。
“音乐疗法能有效缓解孤独症儿童的焦虑,让孩子情绪稳定,让家长也得到喘息,这就是我们多年坚持的初心。”宋丽萍说,希望通过自己和儿子的努力,让音乐的温暖照亮更多“星星”的世界。
记者: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