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的老祖宗,彩蛋全藏在这部电影里
更新时间:2025-07-26 19:20 浏览量:1
作为一种粗粝到近乎原始的黑人音乐,布鲁斯对于近百年世界流行文化的影响力,却强势无比。
它为摇滚乐提供了前身,从滚石乐队到齐柏林飞艇乐队,从鲍勃·迪伦到科特·柯本,没有哪个传奇乐队或艺人敢说自己没受过布鲁斯音乐的影响。
它是许多经典电影的精神脊柱,若是没有了它的激情、焦虑和款款愁绪,《杀羊人》《德州巴黎》《华尔街之狼》等杰作也会失去灵魂与心跳。
而隐藏在布鲁斯音乐根源处的故事——乐手在乡间十字路口与魔鬼交换灵魂,以换取用音乐摄人心魄的能力——则是在世人潜意识中铭刻至深的当代浮士德传说,它让布鲁斯获得了某种通灵般的魔力,也让弹唱它的乐手在呐喊与律动中与祖先连接。
有趣的是,早年为布鲁斯音乐摇旗呐喊的大多是白人。
诸多英国乐队在上世纪60年代通过演奏布鲁斯获得成功,弹了一辈子布鲁斯的白人吉他手埃里克·克莱普顿更是被世人誉为“吉他之神”。
美国公共电视网在2003年曾推出一套带有科普性质的纪录片剧集《布鲁斯:百年蓝调音乐之旅》,七位单集导演中不乏马丁·斯科塞斯、维姆·文德斯这样的大咖,但只有查尔斯·伯内特是黑人。
《布鲁斯:百年蓝调音乐之旅》
因此,今年在全球大放异彩的布鲁斯题材电影《罪人》意义更为深远——这是黑人在主流文化语境下,对布鲁斯诠释权的一次成功夺回。
编剧兼导演瑞恩·库格勒在片中埋下的种种关于布鲁斯文化的引用和彩蛋,也值得细究。
《罪人》
在介绍《罪人》的种种彩蛋前,我们先要了解布鲁斯是什么。
《牛津英语辞典》对它的解释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南部非裔美国人群体的音乐风格,其特点包括:带有忧郁情绪的歌词、十二小节结构,以及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器乐演奏技巧,尤以吉他和口琴作为代表性乐器。”
布鲁斯音乐的独特风格,显然是当时美国南方黑人生存处境的直接产物。处在种族隔离法令下,黑人在经济、教育与社会层面都处于弱势地位,没有投票、参政和跨族婚姻权,可选择的职业也大多局限在摘棉花之类的体力活。
他们的生活充满苦闷忧愁,音乐也因此成为他们有效的情绪宣泄途径。在歌曲中,布鲁斯艺人吟唱着自身的悲苦处境,吟唱着命运对自己开的玩笑,也吟唱着妻子与情人的不忠。深具原始生命力的唱腔和华彩四溢的器乐段落,赋予了这些音乐某种酒神式的狂欢特质,直击人们灵魂深处。
克拉克斯代尔市
《罪人》的故事发生在密西西比三角洲的克拉克斯代尔市,这座城市基本上是布鲁斯音乐的代名词。靠近亚祖河支流向日葵河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一得天独厚的贸易重镇。繁荣的经济催生着人们对娱乐生活的需求,于是克拉克斯代尔的酒吧、舞厅甚至街头巷尾,便成了当时的布鲁斯音乐人最爱的表演场所。
克拉克斯代尔是许多传奇布鲁斯音乐人的摇篮。现代芝加哥布鲁斯之父“泥水”(Muddy Waters)便出生在克拉克斯代尔城郊的棉花种植园,约翰·李·胡克、艾克·特纳和桑·豪斯这样的代表性艺人,音乐生涯也是在这里起飞。
克拉克斯代尔最有名的居民要属罗伯特·约翰逊,虽然不是本地人,但他的大部分演出都进行于此,而他在传说中同魔鬼进行的交易,同样发生在61号公路和49号公路在这座城市的交叉路口。
61号公路和49号公路在克拉克斯代尔的交叉路口
罗伯特·约翰逊与魔鬼
作为27岁离世,终生只有29首录音作品存世的布鲁斯音乐人,罗伯特·约翰逊对流行音乐史的影响力却不可估量。他是公认的史上最佳吉他手之一,人们至今依旧无法解释他那些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吉他和弦。
罗伯特·约翰逊
他也是摇滚歌曲几大主题的奠基人:命运的追逐、爱的徒劳、流浪路上的思乡之情。他还是滚石乐队、克莱普顿和吉米·亨德里克斯的偶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同样对他推崇备至:“从音响中传出的第一个音符就让我汗毛直竖,戳击琴弦的声音几乎能震碎窗户。当约翰逊开口唱歌时,他就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家伙,从宙斯的头颅中脱胎而出。”
但约翰逊最有名的“事迹”是他同魔鬼的浮士德式交易——这个故事被他用歌曲《我与魔鬼的布鲁斯》亲自传唱,而他的英年早逝也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这一传奇。
《罪人》对此传奇亦有多次引用:影片在一个镜头中展现了那个恶名昭彰的十字路口,至于动人的布鲁斯歌声能招来恶灵侵袭的设定,也是约翰逊传奇故事的变体。
片中萨米歪戴帽子的风格同样源自罗伯特·约翰逊的经典造型
“珀莲”和桑·豪斯,“阿烟”和“阿囱”
《罪人》中,年轻的布鲁斯吉他手萨米与女歌手珀莲一见钟情,并在六十年后依然念念不忘地用演出纪念这位初恋。珀莲这个名字,实际上源自桑·豪斯在1931年创作演唱的同名布鲁斯情歌,在其中他对一位同样名为珀莲的女子诉说着爱意。
事实上,虽然擅长的乐器不同,但《罪人》中的老炮口琴家“三角洲瘦子”不论在外型还是风格上都与桑·豪斯很相似:同样开朗且富有幽默感,同样具备话糙理不糙的人生智慧,同样嗜酒如命。
“三角洲瘦子”与桑·豪斯
“瘦子”在片中是萨米的前辈,而豪斯在现实中也是饰演老年萨米的布鲁斯艺人巴迪·盖伊的音乐前辈,有两人切磋吉他技艺的视频流传于世。
两位主人公的名字也颇有来头。迈克尔·B. 乔丹一人饰演的双胞胎兄弟分别叫“阿烟”(Smoke)和“阿囱”(Stack),合起来便是“火车大烟囱”(Smokestack)这个单词,而火车是贯穿在无数布鲁斯歌曲中的经典意象。
阿烟和阿囱
其中与“Smokestack”一词最直接相关的名曲,是“嚎狼”(Howlin' Wolf)创作演唱的《大烟囱闪电》(Smokestack Lightning)。这首歌虽然没有出现在《罪人》中,却在其他影片里有过精彩亮相:《华尔街之狼》中,小李子为了奖励员工而在公司中大办淫趴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正是这头密西西比之狼的嚎叫。
“嚎狼”的专辑《大烟囱闪电》
“嚎狼”的音乐与宗教之争
《罪人》中,老年萨米由“布鲁斯活化石”巴迪·盖伊扮演,但萨米与父亲的观念之争,却脱胎自“嚎狼”的童年经历。
“嚎狼”
在片中,萨米的父亲是位虔诚的牧师,坚决要求儿子抛弃布鲁斯这类在堕落场所中演奏的“魔鬼音乐”;而在“嚎狼”的故事中,他的母亲则是那位笃信上帝的狂热信徒,因为儿子沉迷于恶魔音乐,不惜与之断绝母子关系。
《罪人》
就像萨米一样,“嚎狼”虽然深爱其至亲,但当对方要求自己在宗教与音乐之间做选择时,他还是毅然选择了后者,因为对他来说,音乐比宗教更能令他实现灵魂的解放与自由。
与桑·豪斯和“泥水”一样,“嚎狼”也是巴迪·盖伊的音乐前辈,盖伊在生涯初期正是凭借为这几位前辈伴奏而闻名。
巴迪·盖伊
当“嚎狼”身患重病即将离世时盖伊试图专程去探望他,但“嚎狼”拒绝了他的提议:“不用来看我,我挺好的。你让那该死的布鲁斯活下去就行。”正是一代代音乐人的热情与担当,成就了布鲁斯这种比宗教更贴近黑人灵魂的音乐门派。
而在《罪人》片尾彩蛋故事的23年后,88岁的巴迪·盖伊依然在巡演路上,传递着这束从非洲祖先那里继承,也终将传递至后辈手中的音乐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