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音乐厅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以音乐为媒,“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精品项目《舟楫千里号歌来》谱写代际对话的文化交响

更新时间:2025-08-03 15:45  浏览量:1

7月21日,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一周年”之际,由北京市广电局指导的文旅题材微短剧《舟楫千里号歌来》相继登陆红果短剧与北京卫视,迅速跻身全国电视剧收视排名前列。作为“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文艺精品项目之一,该剧通过聚焦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将非遗“船工号子”融入青春励志叙事,串联青年梦想、家庭情感与文化传承三重线索,构建出一个以音乐为媒、以文化为魂的城市表达空间。在30集、每集约5分钟的微体量中,《舟楫千里号歌来》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生活化处理与情感化再现,展示了微短剧如何以轻盈形式承载厚重命题,在新语态中实现文化根脉的当代表达。

《舟楫千里号歌来》讲述音乐学院学生白佳彤在准备青年歌手大赛的过程中,因创作困境结识非遗传承人于本水,并在了解“通州运河船工号子”过程中重新找到表达动力。故事通过两代音乐创作者从相识、碰撞到协作的过程,完成了将“通州运河号子”融入现代音乐表达的创意尝试,实现了传统文化在年轻语态中的重新激活。该剧保留了非遗号子的文化肌理,也通过青春化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年轻群体的共鸣,实现了非遗音乐在新时代语境下的情感延伸,为“非遗如何走进当下”提供了现实指向。

《舟楫千里号歌来》不仅呈现了非遗音乐的艺术形态,更书写了文化传承中的精神延续与代际协作。剧集通过白佳彤与于本水的交往过程,强调了文化传承并非单向的“知识交付”,而是一种情感和价值观的共鸣。在两代人携手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非遗不再是被动呈现的文化符号,而是嵌入生活、推动情节并激发关系转变的精神力量。该剧展现出对非遗传播现实的理性观察:非遗的持续传承,既有赖于制度化的保护机制,更需要建立起大众层面的情感联结与自发认同。值得一提的是,主题曲《千里号歌》为原创,创作团队深入挖掘通州运河号子的节奏与情感质地,通过现代编曲语言与舞台呈现,打破古今审美壁垒,形成传统与当代表达之间的互文空间。

编剧锦沐在谈及创作理念时曾指出,剧集自立项起便有意打破“传统文化题材等于厚重叙事”的固定印象,尝试以轻盈表达带出深层文化意涵。因此,在剧本结构上采用“青春线+家庭线+文化线”三线并进的布局:青春线描绘青年音乐人追梦过程,家庭线呈现非遗传承人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修复,文化线则围绕“船工号子”的保护与再创造展开。这一结构不仅增强了叙事张力,也使传统文化得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自然的嵌入与共鸣。剧集整体风格在兼顾可看性与文化深度的同时,亦在美学层面完成了一次形式创新与内容更新的双重探索。

《舟楫千里号歌来》不仅是一部非遗题材剧集,更是一项城市文旅叙事工程。整部剧于2025年2月在北京通州张家湾开机,拍摄地覆盖通州三庙一塔、通运桥遗址、运河广场、漕运码头、十八个半截胡同、宋庄艺术区等60余处文化地标,充分展示了城市副中心深厚的运河文化资源。创作团队坚持“科技+艺术”“传统+创新”理念,通过4K实拍与AI虚拟制作结合,将历史空间与叙事语境深度融合,打造出一个既真实可感又充满文脉张力的影像场景。

剧中人物行走、表演、创作的空间,正是通州文化基因的现实承载。白佳彤与于本水的相识与合作,源于对“号子”这一非遗音乐形式的共同热爱,也逐步延展至对城市空间、运河记忆的认同与表达。在剧集构建的叙事逻辑中,通州成为一个具有人文情感与精神象征的文化场域,而且文化地标并非静态“背景”,而是成为故事推进的重要节点。观众不仅能看到历史遗址的视觉再现,更能理解这些场所如何在当下语境中继续发挥文化功能,实现从“地理坐标”到“情感象征”的转化。从号子的回响到城市空间的更新,剧集以微观的视角刻画城市记忆的传承路径,也为“文化北京”的传播战略提供了内容支撑。

随着剧集播出,相关场地在短视频与社交平台上的热度快速上升,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热门目的地。这正是《舟楫千里号歌来》作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项目成果的具体体现。其“剧中人走过的路线”,成为“剧外人愿意亲身体验”的文化路径。从剧本策划到实际拍摄,从人物故事到观众互动,该剧完成了“文艺内容—城市形象—文化消费”的三重转化路径,以短剧为媒,将城市文化转化为一种可以体验、传播与共享的公共资源。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舟楫千里号歌来》通过影像叙事与文化空间的连接,推动了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形象重塑。

《舟楫千里号歌来》以其扎根地域、立足现实、着眼人文的创作姿态,提供了一种将非遗文化、城市空间与青年表达有机结合的短剧范式。该剧通过青春语态激活文化记忆,以情感叙事连接城市空间,在5分钟一集的语境中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生活转译与时代共鸣,打造出一种可被体验、可被参与、可被转化的文化传播路径。借由“舟楫”这一运河象征,这部作品既复现了北京通州的文脉肌理,也展现了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可能,为微短剧行业驶入更广阔的叙事水域提供了一次生动实践。

场馆介绍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号
1路、4路、52路、22路、10路或地铁西单站下车
北京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