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这几个人能不见就不见,代价太大
更新时间:2025-08-03 01:29 浏览量:1
过了四十岁才懂,烂关系比没朋友还可怕。
没朋友顶多会感到孤独,烂关系却能拖垮你的人生。
人到中年,为自己而活,从远离烂关系开始。
尤其是这三种人,最好少联系,代价太大,真心不值得。
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张口闭口都是抱怨。
每天把“气死了”“烦死了”“真倒霉”挂在嘴边,好似全世界都欠他的。
跟这样的人接触多了,会让你莫名感到疲惫和压抑。
林姐已经为此苦恼了大半年。
去年她和很久没见的老同学加上了微信,大家在同一个城市,联系就多了起来。
林姐脾气好,老同学很喜欢找她聊天,渐渐地,把林姐当成了情绪垃圾桶。
不是抱怨老公没本事,孩子不争气,就是吐槽同事心眼多,工作不如意。
也不管林姐有没有时间、想不想听,动不动一个电话就打过来了。
每次听她吐槽完,林姐也会情绪低落,忍不住跟着唉声叹气。
心理学中有“情绪共振”的说法,长期和负能量的人在一起,你的大脑会默认生活就是这样糟糕,慢慢丧失改变的动力。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相互的滋养,而不是单方面的消耗。
中年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要留给真正值得的人和事。
看到一句很认可的话:
人到中年最忌讳的,就是被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的生活。
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总喜欢拿自己或别人跟你比较。
你高高兴兴提了辆新车,他说几十万买不到好车。
你周末陪老婆孩子去公园散步,他说上周刚带家人去阿那亚度假。
你和老婆用多年积蓄买了房,他说有个朋友拆迁分了三套房。
他们就像焦虑制造机,不停地给你带来压力。
我有个朋友,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遇到事也都挺乐观豁达。
去参加聚会,遇到几个爱攀比的同学,一直在那比谁工作好、退休金高。
搞得他都有点怀疑人生,连着失眠了好几天。
作家梁晓声说:“人生的要义,是完成对自己的认知。”
中年人的幸福,从来不是活成别人的样子,而是在自己的节奏里稳步前行。
那些总在炫耀攀比的人,就像路上的绊脚石,你不绕开,早晚要被绊倒。
武志红说过:“世界上最恐怖的事,就是你的身边有一个人,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否定你的选择。”
你想学一门新技能,他说你没这个天赋;你好不容易做出了成就,他说这都不算什么。
生活中总有这种人,他们习惯通过打击别人,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感。
钢琴家郎朗刚到北京求学时,跟着一位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练琴。
用功练琴的郎朗,被这位教授贬低得一无是处。
骂他是“土豆的脑袋、武士道精神、打砸抢的风格”。
说他一辈子当不了钢琴家,不可能有任何成就,只能考二三流的音乐院校,没必要去中央音乐学院丢人现眼。
有一次直接在课上发脾气,把郎朗赶出了课堂。
不仅给郎朗留下了心理阴影,还导致郎朗和父亲爆发了一次争吵。
郎朗成名后,出版了一部自传,书中提到这次事件,章节命名就叫《噩梦》。
董宇辉直播时曾说:远离一直否定你的人,那是一种精神剥削。
那些总是挑剔你、想要打击你的人,会消耗你的自信和热情。
人生下半场,别让烂关系消耗了自己。
该断的断,该舍的舍,活得轻松舒心最重要。
就像《人民日报》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