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音乐厅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1968年音乐家陆洪恩被判死刑,临刑前高呼:不自由,毋宁死

更新时间:2025-08-17 05:30  浏览量:1

1966年,上海,那个年头像是东西掉进了巨浪,风尖浪口处人人自危,不知道明天会降临什么事?说“知识分子是首批斗争对象”,有人还以为夸张,可他们马上就知道被卷入风暴有多直接。陆洪恩,这个名字在当时上海知识分子圈子里风评很高,可没多久,他的结局让所有看热闹的人都沉默了。

陆洪恩生于1919年4月1日,就在上海,原本的家境讲究知识,父母觉得读书得有个样子。那时候,谁家的孩子会弹钢琴就像是个标签。陆洪恩小小年纪就跟着老师认认真真学钢琴,没什么投机取巧,手指练得挺利落。到底是天资高,一点就通,两三年就成了圈子里的小有名气。要说他后来有什么成就,这点天赋也是起点之一。

1937年,考进了上海国立音专,这地方出了不少音乐高手。陆洪恩在这里认识了丁善德、应尚仁这些教授,没什么花里胡哨,他就是一门心思琢磨技术,慢慢也能指点别人的问题。后来和李德伦、秦鹏章他们混熟了,几个年轻人常常讨论音乐怎么和时代结合。这里头有些人后来成了新中国音乐史上的大拿,身份一换,陆洪恩也是闷声干大事的那类。

但那时候上海被日本占领,不少音乐人都活得挺憋屈。陆洪恩不是例外,天天在酒吧、舞厅弹琴,有时一天下来只够买点馒头。生活苟且,可技术没丢,咬牙坚持下来。要说这里是不是就该讲点励志,大多数人其实都不会做什么大动作。陆洪恩偶尔也想过,唱歌弹琴能不能有大用处?不过很快现实就告诉他,等有更大的风云。

新中国成立了,音乐圈也变了,上海交响乐团成了众人想去的地方。陆洪恩靠着黄贻钧推荐,进了乐团做定音鼓演奏员。他不是那种天生会讨领导喜欢的人,拼命训练靠的是狠劲。他倒是真的在演奏技巧上有绝招,在乐团里算是个能顶事的角色。1951年,赵丹拍《武训传》,配乐找上了陆洪恩。这片子后面遭批判轰得挺惨,陆洪恩被卷进去,只能在媒体上检讨,明明干的活是技术活,结果成了被攻击的对象。

陈毅在上海当市长后,提拔了陆洪恩当上海乐团副队长兼副指挥,地位稳了些。时局一变,对音乐圈的要求也变了,不少音乐人都被要求承担更多的事务。1956年音乐周,陈毅让乐团为外国使节出场,指挥棒落在陆洪恩手里。那场音乐会推了一把乐团形象,陆洪恩也留下了自己的篇章。那时候,技术、艺术并不容易被政治包装,可他走到了风口浪尖。

六十年代,形势又转弯,批判“三家村”横扫文艺圈。陆洪恩面对批判,居然在内部场合直接说了,“吴晗说海瑞是清官,说得对,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些话搁到今天没啥问题,可在当时一下就踩了红线。要说他是不是太冲动,旁人也觉得他是技术人,嘴快了点。陆洪恩还说过,“邓拓讲的对,如果修正主义算问题,那我喊修正主义万岁!”听的人心里发虚,这不是吃饱撑的吗?

很快,单位里的造反派动了手,把他送进了看守所。一切变得很快,有时候人还没反应过来,风已经刮到自己头上。被关押后,陆洪恩精神肉体都受了打击,他担心连累妻子,主动提出离婚。他的妻子宁愿受罪也不答应,说到底家庭关系在这个关口变得复杂。谁说知识分子的感情全是书本里的?那时往往就是一句话能决定命运。

1968年春,上海又一波斗争开始,“炮打张春桥”成了头条。为了立威,张春桥拿自己人开刀,陆洪恩正好撞到枪口。此刻的他已被折磨得精神恍惚,但居然还在审判大会上说,“我不愿意行尸走肉般活着,不自由毋宁死”。这些话在现场震动很大,气氛一下子就变了。没多久,公判大会直接宣布陆洪恩死刑,上海知识分子圈一下子安静下来。

死亡总是让人说不出话。当天,陆洪恩被执行死刑。所有人知道,这不是个别事件,而是整个群体的危机。陆洪恩的名字成为警告,谁还敢多嘴不知规矩?这就很讽刺,明明技术出身,却因为观点、习惯,被推向了最前线。有人说,这就是大时代的人物深陷其中,普通的尊严也没法守住。

等到文革结束,风向再度转变。1979年,上海交响乐团在龙华革命公墓给陆洪恩举行追悼大会。官方宣布为他平反,恢复了名誉。这一幕来的太晚,认错的仪式让人想起曾经的荒唐。乐团中的老人哽咽着提起往事,不愿细谈,连提到陆洪恩都得回避伤心。新的文件贴出来,很快也没人再细查当年怎么回事,上海的老音乐人还是小心翼翼活着。

看陆洪恩这一生,有天赋,有能力,有坚持,最终没躲过历史的浪潮。其实要说命运,不是个人选择,而是时局的推进。每个细节都像是碎片拼起来,不给人完整解释。他的故事也许没有什么宏大结论,更多是被动、随波,直到最后都没清楚自己怎么走到这一步。

有些人讲,这种时代里能做好自己已经是幸运。可真相没那么简单,陆洪恩的经历说明,天才不等于安全。权威数据也证明,文革期间类似的高知遭遇远多于个案,据《上海文革历史档案》,只在1968年一年,因“反革命罪”处死的知识分子已超20人。社会风气、政治压力、家庭牵连,问题说不清理不明,总有盲点。

仔细琢磨,他的言论和行为未必全是勇敢,那些被记住的重点反而因为安全和恐惧,变得模糊。有人觉得他太倔,有人觉得他是牺牲品。两种观点都对,可也都不对。时隔多年,现在再回头看,谁能分辨清楚那些细节里什么是真,什么是无奈?

如果说这故事有什么实用价值,唯有提醒人们,时代洪流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被推着走的那一个。技术、才能、胆识都无法抵挡集体的意志,当历史的车轮滚过时,没有谁能完全独善其身。陆洪恩或许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英雄,可他活在了极端的时代,把个人命运变成了集体回忆。经历的所有细节,都是别人不愿细说的片段。

不是所有人的荣耀都能被记住,更不是所有人的痛苦都能被平反。陆洪恩的名字,最后变成了档案里的一个注解,没什么仪式感,也没人专门纪念。他的一生到底值不值得,那些判断再议也无用。历史给了答案,也关上了门。

场馆介绍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号
1路、4路、52路、22路、10路或地铁西单站下车
北京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