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音乐厅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票房剑指100亿!歌手秀费不断上涨,音乐演出行业还能继续火下去

更新时间:2025-08-29 21:51  浏览量:2

根据灯塔数据,6月1日到8月28日,演出行业暑期档票房总计约96.96亿,其中音乐部分占比高达92.6%,票房截至目前斩获89.75亿。演唱会和音乐节蓬勃发展,催热了整个暑期档的音乐演出市场。

在影视界弥漫着焦虑情绪的当下,票房剑指百亿的音乐演出行业已经成为内娱新风口。

但在漂亮的数据和如火如荼的市场环境背后,隐忧也在出现——

头部歌手的演唱会场场售罄,但个别中腰部歌手则因为票房入不敷出,演唱会惨遭取消;

音乐节方面,歌手们的秀费不断上涨,也导致一些项目赚不到钱或者胎死腹中。

如今的音乐行业有点像前些年的影视行业,资本入局,野蛮生长,艺人成本不断增加,难免会有乱象出现。音乐演出市场正处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但如果想可持续发展下去,也要居安思危,进入大浪淘沙的时期。

A面:持续繁荣

疫情后线下演出市场迎来大爆发,根据灯塔数据,暑期档的音乐演出火热程度逐年上升:

票房层面,2023年暑期报收35.2亿,2024年41.71亿,今年截至发稿日,票房已经大幅上涨至89.75亿;

观演人次层面,2023年592.8万,2024年涨至675万,2025年猛增至1362.8万;

场次方面,2023年和2024年暑期档数据分别是5142场、5500场,今年暑期档目前已经累计8184场音乐演出。

在暑期档音乐演出的细分类别下,演唱会贡献了高达92.8%的票房,音乐节部分占比6.5%,华语乐坛拿出了超强阵容,为暑期档的演唱会市场添了好几把火——

1.张学友、周杰伦、陈奕迅等国民级经典歌手继续展开巡演,这些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声音对乐迷和普通观众仍有很强的吸引力,一票难求;老牌歌手也不断升级玩出新花样,比如五月天就在鸟巢开唱13场,打破记录的同时,可谓开启了“鸟巢驻演”新模式;

2.正值当打之年的乐坛中坚力量也在勤奋巡演中,张杰、周深、刘宇宁等当红歌手是票房保证;

3.易烊千玺、时代少年团等顶流歌手惊喜开唱,易烊千玺继2019年后再次开启个人演唱会,在二级市场的溢价情况足以证明真顶流的带票能力;

4.经典歌手惊喜回归,谢霆锋时隔二十多年重新回归演唱会舞台,在暑期带来内地首站演出,四月份开启巡演的孙燕姿,在暑期继续火热开唱;

5.在垂直赛道有很强粉丝粘性的流量艺人也开启巡演,比如十个勤天不仅举办团体巡演,其中的成员们也纷纷开启个巡;

6断眉、美依礼芽等外国歌手进军中国演唱会市场;

7.小沈阳、岳云鹏等喜剧演员跨界开唱;

8.网红歌手也攻占线下市场,例如那艺娜的巡演现场,观众高喊“退票”反而成为一种应援口号,凭借玩梗玩抽象出圈,也反映出市场对于非主流非传统的演唱会的包容性。

总结来说,金字塔塔尖和中腰部的歌手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加热了市场。

疫情后为什么演出市场出现井喷?业内的普遍结论是报复性消费。但是横向对比,电影行业在2023年井喷后,近两年都跌入低谷,所以为什么音乐演出行业还能继续“报复性”增长?

娱理工作室 与 多位演唱会深度爱好者探讨了这个问题,综合来看,线下音乐演出的火爆在现阶段已不再是疫情后的消费反弹,而是契合了当下情绪消费与社交需求的一大选择。

在这个暑期档每周末都会看至少一场演唱会的乐迷小春表示,他其实并不是其中任何歌手的粉丝,他把自己定义为演唱会爱好者,“只要这个歌手的歌有一两首我听过并且很喜欢,我就愿意去买张380、680价位的票,还有我看了三场林俊杰,是因为他会有盲盒嘉宾,我也愿意为了一个惊喜嘉宾而买单。”

在小春看来,演唱会能给他提供极高的情绪价值,“去现场的时候,你能跟一群共同喜欢这个歌手或者这些歌的人,一起唱一起听,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共鸣的事情。在现在这个社会,网络上大家经常吵架,就是因为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无法感同身受,但在演唱会上,我们可以达成短暂的共鸣,或许生活中我不喜欢你这类人,我不喜欢你这个星座,你也讨厌我的长相,但是在演唱会的场域里,大家都在为一个歌手呐喊。”

另一方面,演唱会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社交场地,“我看了三场五月天,每次都是和不同的朋友一起去,大家一起唱一起挥舞荧光棒的感觉很棒”,小春说。

B面:居安思危

市场持续繁荣,但实则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在高速发展中也要居安思危。

周杰伦这样的顶级巨星,巡演到哪里都是一票难求,但不是所有歌手都有这样的票仓基本盘,火热的市场给了一些主办方和歌手错误的信号,让他们误以为谁都能撑得起一次巡演。

这个暑假,某主办方发布某歌手一站巡演取消的公告,原因是“本场演出的票房远远无法覆盖演出成本且将继续售卖仍无覆盖的可能”。

艺人方面表示一直在积极筹备演唱会,也未拿到任何售票数据。主办方则公布了这场演出后的后台售票数据,并且发出了“艺人拿固定秀费,旱涝保收”的质问。

最近这一年,一些取消的演唱会和音乐节基本都以“因不可抗力而取消”这个模糊的原因一笔带过,据多位演出行业人士告诉 娱理工作室 ,本质原因往往都是售票情况不佳,票房不足以覆盖成本,所以主办方选择及时止损。

资深演唱会主办方从业者小豆介绍,大部分主办方和艺人都是以“买秀”的方式合作,即主办方支付艺人秀费,如果票房卖得好,主办方有的赚,如果票房差,主办方就亏本,这种合作模式下,艺人确实称得上“旱涝保收”。也有一些歌手会降低一些秀费,和主办方进行票房分成,类似对赌的模式。第三种则是歌手自己出钱做主办方,既有秀费,也参与票房分成,算是自负盈亏的模式。

如今,虽然演出取消的公开原因往往是不可抗力,但网友则会归因于票卖得不好,这背后是值得探讨的一大问题:有些艺人仅有一两首代表作,也早就过了当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开演唱会?主办方为什么愿意投资?

娱理工作室 从几位演出行业从业者处综合了解到,如今线下音乐演出红火,除了观众需求量大,还有几大原因:

其一,线下演出成为文旅的一个环节,得到地方政府政策支持;

其二,影视行业项目周期长、上映时间不确定,导致回款难,但音乐演出项目周期短,和票务平台结算周期基本只有两个月,主办方可以迅速拿到回款投入到下一个项目,让现金流滚起来,市场高速运转起来;

最重要的一点,在这些利好的政策、回款模式之下,很多新兴资本入局,想进入这个风口行业分一杯羹。

“现在太多外行人入局了,他们觉得这个很赚钱”,资深从业者小豆表示,有经验和资源的主办方会从票务平台拿到歌手评级数据,估算出大概的票房体量,“比如我们准备签演出买秀时,会问一下平台相关数据,他们给出大概票价范围、能开多少人的场子。”

但新入行的公司很难懂这个门道,尤其在当今流量时代,很多歌手看起来都有大批粉丝,但这些线上的数据是否能转化为线下的票房,很多新公司并不清楚。

小豆透露,他曾考虑过签某个流量不错的年轻歌手的巡演,“当时他还没开过线下,我觉得有机会,但他秀费很高,就看钱,我觉得他适合做2000人左右的livehouse体量的巡演,再大的场子他撑不了那么多,后来他还是开了大场子,但就第一轮赚钱了,后面就撑不住了,可能售票平台显示的还是全场票售罄,但这些都可以后台操作,有的艺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主办方为了去做二级市场,都会这么干。”

如今大批不懂演出行业门道的新公司入局,有的做事不专业,给观众带来草台班子的印象,影响观众体验;有的因为没有行业资源,所以找一些看似知名、却没有开个唱体量的歌手来做巡演,再加上不懂制作,控不住成本,最后只能赔钱。

大量新公司的入局证明了行业的生机与吸引力,希望这些新资本最终都能留在音乐演出的赛道深耕,摸索出更专业的运营方式,一起助力行业持续发展。

隐忧

近百亿的票房大盘背后,是越来越高的成本。

一位有高粉丝粘性的垂直赛道流量歌手的经纪人小江告诉 娱理工作室 ,她带的艺人一场演出会成本就要600万,包括场地、搭建、安保、宣传、工作人员团队、音响灯光舞美道具等等。其中一些非常细节的费用积少成多,也让成本上涨,比如选用某个场馆后,就要使用这个场馆配备的志愿者团队,虽然实际上每个志愿者拿到手的劳务费只有80元一天,但场馆报价是一个人400元一天。

张韶涵此前在公开采访中曾经表示,演唱会并不怎么赚钱,小江认为,这是因为演唱会是歌手完整的作品,是跟粉丝形成情感链接的场地,艺人们为了拿出最好的舞台呈现,往往会增加制作成本。

谢霆锋的经纪人霍汶希此前在接受新浪娱乐采访时曾表示,为了实现能移动、能生长的动态舞台效果,谢霆锋拿出了自己的唱酬用于补贴舞台制作。

小江则透露,她带的艺人开第一场演唱会的时候没拿唱酬,但因为追求舞台效果,没控好成本,所以是赔钱的。

演唱会主办方从业者小豆介绍,500万到上千万的演唱会成本是行业常态,丰俭由人,顶级歌手的成本更高,因为秀费甚至就要达到千万级。制作费用受舞台尺寸影响不大,20米的舞台和50米的舞台成本差别不大,在售票情况差不多的情况下,一定是开体育场比体育馆更赚钱。

但是,能撑得起体育场巡演的歌手凤毛麟角。据 娱理工作室 在二级市场观察,周杰伦、刘德华等艺人的演出门票在最后关头仍能两到三倍溢价销售,但更多歌手的票最后都是“骨折”出售。

行业红火,但如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控好成本,探到艺人的票房底盘但又不戳穿底盘,是行业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不然很容易竭泽而渔。

音乐演出行业蓬勃发展,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歌手们的秀费水涨船高。

就像演员们的高片酬让影视剧片方背负了很高的成本压力,歌手们的高秀费也成为了音乐行业主办方们的一大痛点。

这一问题在音乐节领域更加明显。

某音乐节主办方小元透露,她之前在策划一场音乐节,但最后决定不办了,“一是因为歌手们秀费太高了,是成本的大头,另外音乐节场地费、安保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费用也非常高,要攒成一个盘子,算下来成本差不多要3000万,现在大部分音乐节最高票价也就600多,那得卖几十万张票才行;二是艺人们的档期也定不下来,音乐节要提前很久起码把撑场子的核心艺人的档期给敲下来,但头部艺人活太多太忙了,也敲不下来,所以就不做了。”

流量歌手经纪人小江坦言,她所带的歌手一场音乐节40分钟的秀费达到160万左右,比去年涨了一倍,对歌手而言,上音乐节肯定比开个唱更好赚钱,“上音乐节成本也低,基本就是音频团队、乐队、舞团加上正常的运营成本,演唱会是作品,音乐节就是去打个歌、赚个钱,我们是拿音乐节补贴演唱会。”

据灯塔数据,今年暑期档在音乐演出门类中,演唱会场次占比53.9%,音乐节占比5.5%,但票房方面,演唱会票房高达83.3亿,音乐节仅有5.87亿,可见音乐节撬动票房的能力相较于演唱会是小巫见大巫。

诚然,暑期天气热,歌迷们参加室外音乐节演出的热情受到影响。但总体来看,艺人秀费不断上涨,音乐节成本居高不下,长远来看,都是这门生意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江认为,矛盾核心并不是歌手秀费过高,而是秀费高又能带票的艺人太少,“如果秀费高,但能带票,转化更多的票房,我觉得没问题,你看现在一些顶流艺人报价很高,但确实能带来这么多粉丝,到了现场粉丝都会带应援,为了谁而来一目了然,艺人值不值得这个钱,主办方心中也是有数的。”

艺人秀费不断上涨,是因为有主办方愿意给,市场经济里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当资方发现入不敷出难以为继时,显然也到了调整的时候,想想哪些歌手真正值得被邀请到音乐节,乐迷们究竟想要怎样的音乐盛会。

这两年音乐演出市场的高速发展,无论从票房数据还是线下歌迷的热情来看,行业都处于繁荣的黄金增长期。本文提出的一些问题与隐忧,是行业人士在欣欣向荣中的居安思危,可见在盛夏的火热之后,大家也在冷静思考未来,这样行业才能进入更健康的良性循环中。

场馆介绍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号
1路、4路、52路、22路、10路或地铁西单站下车
北京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