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响乐团新乐季启幕:让世界听见中国音乐的写意和深邃
更新时间:2025-09-05 21:47 浏览量:2
9月5日晚,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指挥,携手驻团艺术家吴蛮以赵季平《第二琵琶协奏曲》为2025-26音乐季启幕。今年,上海交响乐团新乐季开幕音乐会包含两场演出,9月5日和7日分别上演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和《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以此纪念肖斯塔科维奇逝世50周年,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吴蛮担任驻团艺术家,中国音乐与世界共振
当琵琶演奏家吴蛮成为上海交响乐团新乐季驻团艺术家的消息传出,引发乐迷热议:一支交响乐团,为何请来一位民乐演奏家驻团?接到余隆的邀请时,就连吴蛮自己也感到吃惊。
琵琶演奏家吴蛮和指挥家余隆
但余隆有他充分的理由:“身为中国的文化机构,我们有责任搭建中西之间的桥梁,让世界听到中国音乐的写意和深邃。邀请吴蛮担任驻团艺术家,是对她个人艺术造诣以及在世界推广中国音乐所获成就的致敬,也表达了上海交响乐团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态度。”
出生于杭州的吴蛮,13岁被誉为“琵琶神童”。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位琵琶专业硕士,她在毕业后获得留校任教的机会,但她却选择背着琴只身走出国门,远赴大洋彼岸。在海外,她积极推广中国音乐,通过跨界音乐会、委约创作、讲座、纪录片拍摄等多元形式让世界认识琵琶这件东方乐器的魅力。
如今的吴蛮,不仅身兼演奏、教育、创作等数职,更是首位摘得《美国音乐》“全美年度演奏家”奖的非西方器乐演奏家、首位获颁格伦·古尔德音乐新人大奖的女性演奏家,也是英国BBC Proms音乐节邀请的首位中国音乐家。
9月5日晚,吴蛮与上海交响乐团共同演绎赵季平《第二琵琶协奏曲》。《第二琵琶协奏曲》由赵季平为吴蛮量身定制,将江南的评弹曲调融入现代的作曲语汇,赵季平说:“评弹的吴侬软语风格,恰好最能体现琵琶的韵味。”
新乐季,吴蛮还将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两部琵琶协奏曲,一部是美国作曲家卢·哈里森创作的《琵琶和弦乐队协奏曲》,作品专辑荣获了格莱美奖;另一部是首位斩获普利策音乐奖的华人女作曲家杜韵创作的《听书》,将迎来中国首演。吴蛮说:“三首协奏曲都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对我的个人音乐生涯都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非常期待中国传统乐器的声音与上海交响乐团碰撞,与上海观众对话。”
在海外耕耘三十多年,吴蛮的音乐之路走得并不容易。“一开始,他们不认识这件乐器,有人说像曼陀铃,像吉他,像乌德琴,像竖琴。但慢慢地,琵琶这件乐器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和喜爱。”吴蛮说,“今天,民族乐器和交响乐团的声音如何平衡,仍在探索和磨合之中,这需要几代作曲家、演奏家的努力。”
琵琶演奏家吴蛮
诞生在战火中的作品,今天依然振奋人心
9月5日音乐会下半场,余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上演了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以纪念作曲家逝世五十周年。2017年,上海交响乐团作为琉森音乐节历史上首支受邀登台的中国乐团,演绎的正是这部作品。谢幕时,观众全体起立鼓掌。当时还在世的波兰作曲家潘德列茨基专程飞到琉森观演,并盛赞:“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
9月7日,乐团还将演绎《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部作品创作于1941年列宁格勒被纳粹围困时期,诞生在战火之中。1942年8月9日,卡尔·伊利亚斯博格指挥列宁格勒广播乐团在硝烟笼罩下的列宁格勒完成了该作的演出。
演出现场
当时,这支乐团仅剩15名乐手,其余的不是饿死、离去,就是上了前线。通过全城招募和从前线抽调演奏员,才勉强凑成一支乐队。乐谱由一架运送药品的飞机冒险带入城内。这场“用生命演奏”的音乐会通过电台响彻全城并传往前线,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全球为反抗法西斯而战的民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上海交响乐团以肖斯塔科维奇两部极具代表性的交响作品拉开新乐季的帷幕,用音乐这一世界通用的语言传递对和平的希冀。余隆说:“希望我们能在音乐厅内与观众共振,回溯历史、感悟当下、憧憬未来,感受音乐的美好和希望。”
两场开幕演出进行的同时,上海交响乐团也启动了肖斯塔科维奇十五部交响曲的录音计划,横跨四个乐季,由全球顶级古典音乐厂牌德意志留声机(DG)发行。届时,上海交响乐团也将成为首个录制并发行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的中国乐团。
栏目主编:施晨露 题图来源:蔡磊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