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音乐厅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古筝AI、古建筑AI,清明小长假,上海音乐厅“数字缪斯”好戏连连

更新时间:2025-04-04 04:42  浏览量:1

作为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节中节,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数字缪斯——2025音乐科技融创节”自3月13日启幕以来,工作坊、创投分享会等板块开展如火如荼。

清明小长假之际,融创节展演板块首部作品——“未来诗·古筝与AI视听音乐会”即将全球首演。同期,融创节展览板块推出的“时空榫卯——从北魏到未来数字影像与声音交互展”将在上海音乐厅四楼乐∞空间正式亮相。

在4月3日举办的融创节媒体探班日活动中,“未来诗·古筝与AI视听音乐会”中的两首曲目《Both》《算法织梦》提前上演,记者探访“时空榫卯”展览现场,抢先体验了数字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对话。

“未来诗·古筝与AI视听音乐会”现场 赖鑫琳摄

探索传统东方美学与数字技术的边界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数字缪斯——2025音乐科技融创节”,支持音乐家探索音乐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推动数字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发展,为音乐家与音乐科技研发者搭建共创平台,融合创新、融资创业、探索音乐科技演艺产业的新路径,共创未来数字化音乐演艺新形态。

融创节展演板块4月开启,4月4日-5日即将在上海音乐厅B2音乐立方上演的首个作品“未来诗——古筝 X AI 视听音乐会”是艺术家组合“王萌+于淼”的AI共创项目,以音视觉表演形式为核心载体,通过人工智能生成音轨、视觉影像与现场演奏的深度交互,探索传统东方美学与数字技术的边界。

“未来诗”音乐会通过人类与AI的“不完美协作”,为未来艺术写下最真实的注脚。音乐会分为三个非叙事篇章:从静谧的电子氛围,到机械与人性的博弈,最终走向失控与重构。第一章AI生成的环境音景与古筝泛音交织,电子氛围如深海暗涌;第二章在算法裂隙中的意外韵律,人机磨合粗粝美感;第三章是19分钟系统崩溃现场——钢铁音墙与琴弦震颤彼此渗透,算法崩坏处生长出新的节拍秩序,人机博弈终成一首未完成的交响诗。

“未来诗·古筝与AI视听音乐会”现场 赖鑫琳摄

“未来诗”作品创作艺术家组合“王萌+于淼”由音视觉艺术家王萌与音乐家于淼联合创立。“王萌+于淼”是东方音乐创新领域勇于探索的实践者,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设桥梁,通过对古老原声乐器的独特演奏与电子乐的深度对话,探讨人性与数字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的创作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本身,更致力于打破传统的表演艺术形式,将音乐的创意和灵感延伸至新媒体艺术领域,实现艺术表达的多样化。

融创节展演板块4台作品是由上海音乐厅面向全球艺术家征集,并特邀4位在国际与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行业专家、艺术家评委:作曲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于阳,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燕,作曲家、跨界表演艺术家杜韵,中国当代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陈致逸。

“未来诗”这部作品在此次征集中获得评委老师们的高度评价。杜韵评价这部作品:“音乐松弛、舒适、又很灵动。介于很多流派之间,视觉非常大气,且融合很多视觉艺术的概念。做到了很好的跨界。两位艺术家有很深的合作经验,非常互补。现场肯定会效果很好。”潘燕表示:“人机共创是值得探索的艺术创作新模式,作品无论音乐还是视觉都有较强的感染力。”

融创节展演板块另外3台作品也将陆续与观众见面:4月10日-11日“.minX 鸣·思- 多媒体交互音乐舞蹈剧场”,4月18日-19日“蝶——旋律与光影的沉浸音乐现场”,4月26日-27日“陀螺游戏——音乐肢体交互剧场”。

数字场域激活五重时空建筑美学

4月4日,融创节展览板块推出的“时空榫卯——从北魏到未来数字影像与声音交互展”将在上海音乐厅四楼乐∞正式亮相。

展览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为轴,构建五重时空乐章:北魏年间的永宁寺塔、非遗工艺“螺钿”与“电子版”中国山水画、在AI技术下变幻的宋代建筑屋檐、巴洛克音乐与“观音兜”的融合,以及基于藏地文化创造的未来世界的VR大空间体验。这场穿梭于古塔、园林、廊柱和未来世界的沉浸式声景实验,让梁柱砖瓦在量子计算中重获音韵生命。

“时空榫卯——从北魏到未来数字影像与声音交互展”现场 赖鑫琳摄

展览所呈现的五部创意作品《通天塔》《螺钿桃花源》《宋檐逸梦》《“巴洛克式”观音兜?》《未明之境UNSEEN》,全部经由融创节全球征集遴选产生,通过数字音画结合、AI交互装置、VR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在数字场域中激活东方传统建筑美学。

《通天塔》创作者,新媒体艺术家唐茂文尝试通过多媒体电子音乐作品展现被誉为中国的“通天塔”——北魏年间的永宁寺塔的宏伟和艺术。据《洛阳珈蓝记》记载,永宁寺塔的高度约为“百丈”,甚是雄伟,可惜因为一场大火而消失。

作品的声音设计主要是以人声与佛钵、编钟等中国传统打击类乐器结合为主,视觉设计以塔的形状结构作为核心,使用不同的形态进行变化发展,通过音画结合,尝试表现通天塔的雄伟壮观,也是对优秀中华文化的感怀。

《螺钿桃花源》由新锐作曲家林之涛带来,是一件融合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沉浸式互动装置。作品以螺钿漆器的幻彩美感和“桃花源”的精神内核为灵感,运用AI即时解析手势的技术,让观众通过实时互动生成独一无二的水墨山水画与原创音乐。《螺钿桃花源》不仅是一次关于东方美学的现代演绎,更是一次打破传统与未来边界的跨学科实验,让观众在交互中体验传统艺术与当代科技的共生之美。

由跨媒体艺术家申佳君创作的《宋檐逸梦》,探索光影在古典建筑中的梦幻表现与空间变化,重点聚焦于光线在宋代建筑屋檐、廊柱及庭院间的动态作用,激发形态与色彩的多样想象。通过光影交织,作品营造出超越时空的意境美,是一部完全基于人工智能视觉技术的创新之作。

由新媒体艺术家嵇鹤创作的《“巴洛克式”观音兜?》通过一个提问,致力于揭示以巴洛克为例的外来艺术语汇在传入中国后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作品尝试将装置与舞台转化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冲突现场。通过数字影像、舞台灯光和对巴洛克音乐的采样与再编曲,作品将建筑艺术与音乐相融合,不仅创造了跨媒介的感官体验,更试图揭示艺术与文化传播背后的矛盾与变迁。

《未明之境UNSEEN》由新媒体艺术家孙艺洋、陈子莹、罗拉共创,灵感来源于对现代科学理性与古老文明认识论之间裂痕的反思,运用民族风格和部落文化元素构建了一个超越理性认知的奇幻世界,是一场超越二元对立叙事的VR哲理性大空间沉浸式探索作品。玩家将化身为代表理性的机器人,踏入这个奇幻而充满张力的世界。

“时空榫卯——从北魏到未来数字影像与声音交互展”从2025年4月4日持续到4月26日,逢周一休展;周二至周四对外时间为13:00-18:00;周五、周末及节假日对外时间为13:00-20:00。

“时空榫卯——从北魏到未来数字影像与声音交互展”现场 赖鑫琳摄

对AI时代的文化命题讨论热度持续上升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数字缪斯——2025音乐科技融创节”设置作品展演、展览、创意工作坊、研讨会等四大板块,同时举办AI故事小酒馆、音乐科技创投分享会、音乐科技小市集及音乐灯光秀等活动。

目前,4场工作坊和1场音乐科技创投分享会已经举行,活动内容干货满满,观众对AI时代的文化命题讨论热度持续上升。

“数字缪斯——2025音乐科技融创节”的研讨会将于4月25日举行,研讨会以“音乐与科技的共生变革”为题,邀请国内外音乐与科技跨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创新者、文旅商从业人士,探讨音乐与科技的共生路径,实现赋能产业的跨越性表达。

4月25、26日融创节“特别呈现”板块,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将邀请德国“尼可和领航者们”剧团,带来剧团与施韦青根音乐节联合制作的音乐戏剧 《关于谎言的全部真相》亚洲首演,作品融合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舞台技术,探讨了谎言与真相的复杂关系。另外,音乐科技小市集等活动也即将开启。

VR沉浸式体验 赖鑫琳摄

清明小长假期间,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开展多项演出、展览、活动。除了融创节相关演出展览之外,4月5日,第17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评委之一,被誉为钢琴神童的法国钢琴大师丽莎·德勒沙尔将登陆上海音乐厅,带观众领略肖邦与李斯特的经典之作。4月6日,上海民族乐团2025-2026乐季开幕音乐会《脱颖而出Ⅴ》将演绎一批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吹弹拉打、各展其才,一展青年民乐演奏家继承传统而敢于创新的艺术追求。小长假期间,音乐厅还开放了 “自由行”参观音乐厅活动,观众可以购票打卡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

题图来源:赖鑫琳摄 图片来源:赖鑫琳摄

场馆介绍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号
1路、4路、52路、22路、10路或地铁西单站下车
北京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