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音乐厅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苏州传灯文化:敦煌曲谱破译中:千年前的音乐“五线谱”

更新时间:2025-07-08 01:58  浏览量:2

在人类音乐文明的星河中,敦煌曲谱犹如一颗蒙尘的星辰,历经千年风沙掩埋,终在现代学者的执着探索中重焕光芒。这份抄录于五代后唐时期的琵琶谱手稿,以独特的燕乐半字谱记录了25首唐宋乐曲,其符号体系与解读方法失传千年,被国际音乐学界称为“音乐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如今,随着跨学科研究的突破,这卷沉睡在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的“音乐天书”,正逐步揭开千年前的华彩乐章。

敦煌曲谱的珍贵性在于其唯一性——作为现存世界最古老的歌舞音乐语言,它以汉字部首简化符号构成20种谱字,辅以节拍、调式等标记,记录了唐代宫廷燕乐的精髓。然而,这些符号的解读面临双重困境:其一,谱式与现存任何记谱法均无直接关联;其二,乐谱抄写于佛经背面,历经千年风化,部分符号残缺模糊。日本学者林谦三最早提出“琵琶谱”假说,通过比对日本正仓院藏唐代琵琶谱,确认其指法体系,但定弦与节奏问题仍悬而未决。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以实证方法推动译谱进程。上海音乐学院陈应时教授首创“掣拍说”,从《梦溪笔谈》中“敦、掣、住”的记载出发,提出“掣”为减半时值的节奏标记,构建起逻辑自洽的节拍体系。其弟子席臻贯则从敦煌遗书中发掘唐代乐器法,结合琵琶演奏实践,破解了同名曲因定弦差异导致的旋律重合难题。2005年,陈应时专著《敦煌乐谱解释辩证》系统梳理近40篇论文,提出“间奏剥离法”,通过识别乐曲中的过渡性音型,首次显现出《西江月》等曲目的主旋律轮廓。

数字技术为古谱复原注入新动能。2023年,武汉音乐学院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25首曲谱进行音高频率分析,结合唐代雅乐音阶模型,验证了三种定弦方案的合理性。同时,3D打印技术复原的唐代曲项琵琶,为演奏实验提供了精准载体。在《古乐·新声》音乐会上,根据译谱编排的《倾杯乐》以箜篌、筚篥等仿唐乐器演奏,其清越悠扬的旋律,印证了学者“唐乐存宋韵”的论断——部分曲谱可能源自开元年间梨园法曲,经五代战乱流变,最终定格于敦煌藏经洞。

敦煌曲谱的破译不仅是音乐史的突破,更是一场文明对话。当现代听众通过译谱聆听《急胡相问》时,琵琶轮指模拟的马蹄声与急促的节奏,恰似丝绸之路上商旅往来的生动写照;而《长沙女引》中婉转的慢板,则映射出唐代女性音乐文化的细腻情感。这种跨越千年的共鸣,印证了音乐作为人类共同语言的永恒价值。正如敦煌研究院专家所言:“古谱复原不是终点,而是通过音乐展演过去,为明天珍藏今天。”

如今,敦煌曲谱已从“天书”蜕变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它提醒我们:文明的传承从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解谜中创新,在对话中重生。当五线谱与燕乐半字谱在数字空间相遇,千年前的旋律正以新的形态,继续书写人类音乐文明的壮丽史诗。

场馆介绍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号
1路、4路、52路、22路、10路或地铁西单站下车
北京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