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饮有度 | 中国音乐里的诗意与酒魂
更新时间:2025-07-10 13:13 浏览量:3
中国音乐精神在诗歌中的呈现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由风、雅、颂三个部分组成。风、雅、颂都跟音乐紧密相关,可以说诗就是音乐,音乐就是诗,所以有“弦歌“之称。由孔子删定的现存《诗经》总集305首,有不少和酒相关,如《鹿鸣》、《四牡》、《皇皇者华》、《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关雎》、《葛草》、《卷耳》、《鹊巢》、《采蔡》、《采苹》,被人称之为《风雅十二首诗谱》。
《诗经》之后的第二个诗歌艺术高峰《楚辞》,更有很多与酒相关的诗歌,其中《九歌》和古代的娱神乐歌相关,离不开酒。《招魂》是抒写情怀的名篇,有很多关于酒的诗句,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娱酒不废,沈日夜些”等等。
两汉魏晋时期,音乐和酒联系更加广泛而紧密,“乐府诗歌”是其典型代表。汉乐府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乐,刘勰《文心雕龙》认为:“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乐府”中有些曲名跟酒相关,如《将进酒》等。乐府歌词中直接描写饮宴赋诗的很多,汉大夫在民歌基础之上改写的乐府体诗歌也有很多与酒有关。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诗,基本上都是乐府歌辞。历史记载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王沈《魏书》)。他最著名的诗歌《短歌行》,开头几句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的诗代表了三国时期很多文人、思想家对于人生、生命、酒的深刻看法。魏末晋初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在音乐史上非常著名,他有一首古琴曲《酒狂》非常好听,描述文人对酒与音乐的深度理解,抒发内心淤积的不平之气。与阮籍同时的嵇康在临终之前所弹的是古琴曲《广陵散》,抒发蔑视权贵,视死如归之气,也把音乐和酒以及对社会的愤懑和自己的创作理念结合得很完美。
唐代艺术家的诗歌创作,更是离不开酒神精神。“诗圣”杜甫在其诗歌中有大量谈音乐与酒、人生与酒的作品。他的《饮中八仙》描写的是唐朝八位因酒成名的艺术家,是盛唐时期酒神精神的集中反映。“诗仙”李白则是无酒不成诗,有“斗酒诗百篇”之说。饮中八仙之外,以酒入诗、入乐的艺术家还有很多。“诗佛”王维温文尔雅、风流倜傥,有“不醉不画”的习惯。他只身终南山中,酒瘾日增,求画者经常在他酒醉后求画,屡屡得手。有一天当地太守请酒,王维又醉,被扶到客厅作画。王维说“画留墙头不留人”,脱下鞋子沾墨依墙而作,用鞋底在墙壁上噼哩叭啦拍一些圆形的东西,然后说“熄烛借月画自来”。太守吹灭蜡烛,只见月色入室,墙上葡萄满架,美不胜收,果然是满墙活生生的葡萄。王维通晓音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进一杯酒,他的诗和音乐就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原来是一首琴歌,依琴歌应将这首诗重复歌唱三次,所以又被称为《阳关三叠》。
编审 / 李林
美编 / 于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