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音乐厅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有感于原创舞蹈诗《神农河湟·彩陶神韵》的音乐

更新时间:2025-08-01 13:14  浏览量:1

剧照(西宁市文联提供)

□苏 娟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寨村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展现了五千多年前河湟谷地先民的生活情态及文明样貌。其上“连臂踏歌”的形象,是目前人类发现最古老的舞蹈形象,在我国舞蹈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原始乐舞活化石”。

大型原创舞蹈诗《神农河湟·彩陶神韵》以舞蹈纹彩陶盆的制作过程为主线,进行音乐史诗的创作和舞蹈动作的设计,再现了河湟先民勤劳智慧、勇敢质朴、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以及勇于面对大自然挑战的性格特质。整部作品由序《寻根记忆 泥土芬芳》,第一幕《多姿彩陶 生命渴望》,第二幕《薪火相传 万古流芳》,第三幕《远古呼唤 星空畅想》和尾声《梦牵河湟 幸福家园》五部分组成。该舞蹈诗地域色彩浓郁,音乐风格鲜明,舞蹈动作设计形神兼具、姿态灵动、韵味十足。观者仿佛置身于五千多年前,远古河湟先民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狩猎稼穑的画面跃然眼前。

序幕从当代审美的全新角度,以现代人穿越时空之旅展现河湟文化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舞者以充满活力的肢体语言演绎生活气息,打击乐器以典型节奏铿锵有力地呈现远古先民生产劳作的场景,而电声乐器神秘梦幻、空灵悠远的声响,仿佛将听者带入了上孙家寨这一彩陶故乡,感受马家窑文化的博大精深、神奇隽永。

第一幕中,舞者用灵动而富于张力的舞蹈动作,演绎着河湟先民对万物生灵、山川河流的崇拜,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人声的呼唤与打击乐器和色彩乐器交相辉映,将河湟人民对生命的渴望、对大自然的礼赞表现得淋漓尽致。交响乐队奏出如歌的旋律,亦彰显了远古先民粗犷豪放、质朴爽朗的性格特征。

第二幕中,交响乐队模仿潺潺山泉般的演奏,向人们展示了古老彩陶技艺就像生命之泉生生不息、万古流芳,而舞蹈演员通过肢体语言,直观地、写意地展示了河湟人民制作彩陶的过程,让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彩陶文化薪火相传的生命力和无穷魅力。

第三幕中,不同乐器对骨笛音色的模仿,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音响与贯穿全剧的打击乐器相呼应,表现了河湟各族人民仰望星空时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之情。在铜管乐器的演奏声中,人们仿佛看到河湟远古先民对浩瀚星空、寰宇苍穹的崇敬与好奇、探索与追求、呼唤与畅想——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绘制在彩陶上。舞者以曼妙的舞姿,将彩陶流光溢彩的线条、浓墨重彩的色调与丰富纹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声不断重复的流水音型与笛子清澈的声音交替再现,加之人声与打击乐器此起彼伏,舞者以柔美而富于律动的舞姿,将人们的思绪从远古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地带入现代,彰显了彩陶文化独特精湛的技艺、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价值。

纵观整部作品的音乐,构思精巧的配乐,贯穿始终节奏型的不断重复、变化、再重复,给人留下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深刻印象。而对原始乐器——骨笛音色的模仿更是精妙。打击乐器作为该舞蹈史诗的灵魂,在每一部分中,不仅是乐舞的伴奏乐器,更能体现原始乐舞古朴沧桑、厚重深沉的艺术特征。《毛诗序》中这样描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恰与作品中乐舞交融的表现形式相呼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交响乐队与现代声光技术的完美结合,使该作品既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又充分体现了音乐艺术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本质特征,为今后青海原创舞蹈诗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古今交融的表达,既让远古彩陶文化焕发新生,也为河湟文明的当代传承提供了艺术范本。

《青海日报》(2025年08月01日 第8版:文化)
场馆介绍
北京音乐厅隶属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始建于1927年的中央电影院,1960年经改建作为音乐厅启用。1983年,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在原址破土重建,成为我国第一座专为演奏音...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北新华街1号
1路、4路、52路、22路、10路或地铁西单站下车
北京音乐厅